<轉載自2017年9月27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前局長>
朝鮮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進行第六次核試,遭到聯合國安理會一致的譴責和制裁。平壤的責任是有目共睹的,也已為此而付出了代價。然而,作為朝核問題關鍵方的美國,尤其是總統特朗普,上台後老是將責任推給中國,認為北京並未發揮影響力阻止平壤,這是什麼道理呢?
只有美國掌握朝核問題關鍵鑰匙
一直以來,中國均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東北亞地區穩定的大方針,致力斡旋美朝雙方和平解決問題。這絕非空洞的外交說辭,而是中國和區內大部分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朝鮮之所以發展核武,主要是要回應美國對其政權安全的威脅。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美國才掌握朝核問題的關鍵鑰匙。
在西方主流傳媒眼中,半島安全問題的惡化,完全是朝鮮單方面挑釁引起的。然而,一隻巴掌拍不響。在平壤眼中,每次導彈試射,都應被視作對美韓敵對行為的一種回應。只是平壤選擇以軍事手段取代外交渠道發放信號,也算是在國際孤立下的一種特殊溝通方式。因此,近期朝核問題的螺旋式升級,實際是美朝各不相讓互相激化的結果,美國理應承擔一半責任。
就以軍演為例,儘管冷戰早已結束多時,然而美韓從未間斷進行實彈演習,對平壤造成一定威脅。為了防止軍演變成實戰,朝方每次都會動員大量軍民進入戰備狀態,調動軍隊加強佈防。
早於2015年,平壤便已通過相關渠道再三向華盛頓表達了反對美韓軍演的立場,願意以停止核試作為交換條件。2016年,朝鮮外務相李洙墉在紐約首次接受西方媒體專訪,再次公開表明假如美韓不再舉行聯合軍演,朝鮮也應該停止核試。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並不買帳。
相反,美韓更繼而舉行了歷來最大規模的「關鍵決斷」聯合軍演。據說動員超過30萬名韓國士兵和1.7萬名美軍參與,還出動了航母戰鬥群和戰略轟炸機,將「斬首行動」列為演練內容。為了回應這次美韓軍演,朝鮮5次試射舞水端導彈。
2016年6月初,美國財政部將朝鮮列為「頭號洗錢機構」,並於7月把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列入制裁名單。作為「回禮」,朝鮮又試射了數枚短程導彈。
同年8月22日,美韓再次啟動「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兩日後,朝鮮隨即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一枚潛射導彈(SLBM),顯示了其戰略力量已取得突破進展。到了9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五次核試。
外交談判 步履維艱
可以說,這兩年來每次美韓在朝鮮門前舉行軍演,朝鮮便在日韓門前試射導彈及核試。這是朝美特殊的「對話」方式,也可以說只有朝美兩方才可意會對方的信息。
特朗普上任後,儘管國務卿蒂勒森的「四不政策」某程度上釋放了善意,但卻與三軍統帥的發言大異其趣。更甚者,特朗普為了爭取談判高位,竟與平壤玩起了「誰先眨眼」的遊戲(brinkmanship),將本已繃緊的美朝關係推向極致。今年9月3日,朝鮮終於進行了第六次核試。
事實證明,持續的制裁和施壓並不能遏止朝鮮擁核的決心;而軍事手段觸發的嚴重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但是被寄予厚望的外交談判,卻步履維艱。
美國一直堅持朝鮮須首先以「全面可驗證和不可逆轉」(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 CVID)的方式棄核,美國才會考慮與朝簽訂和平協定。而朝鮮擁核的前提,正是基於對其安全保障沒有信心。
雙方願踏第一步 堅冰都有融化日
因此中國建議「雙軌並進」,也就是將朝鮮棄核談判跟和平協定談判同時進行,希望打破美朝雙方互設前提的僵局。不過基於當前美朝雙方缺乏基本互信,要求雙方坐在一起舉行正式會談,無異於癡人說夢。為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3月兩會時就曾建議,作為第一步,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其實「雙暫停」方案要做的,只是還原基本步,先透過相互戰略保證(mutual strategic reassurance),逐小建立起談判必要的互信。歷史證明只要雙方願意踏出第一步,無論多厚的堅冰,都有融化的一天。
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國和蘇聯都深刻認識到國際政治上沒有絕對的安全;追求絕對安全只會進一步刺激對手,捲入沒完沒了的軍備競賽。於是1963年6月10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發表了一篇對冷戰有深遠影響的演說,後稱「和平演說」。甘迺迪代表美國單方面承諾,將停止一切大氣層核試,直至其他國家進行類似活動為止。信息傳出後,克里姆林宮雖然並未高調回應,但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已然明白相關信息,決定在國營報章上全文刊登甘迺迪的演辭,並容許國民收聽「美國之音」的報道。6月20日,美蘇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簽署備忘錄,設立著名的「美蘇熱線」,避免冷戰持續升級。
尼克遜上任後,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更將「互相克制,共存合作」發展成「緩和政策」(Détente),透過與莫斯科互相釋放善意,最終促成了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 SALT),成功凍結兩國的彈道導彈彈頭數目,並為往後一連串包括限制和裁減核武數量談判打下互信基礎。
特朗普該展現更多領袖風範
特朗普靈活和善於談判的特質,經常被輿論拿來跟尼克遜做比較。作為超級大國的總統,特朗普不應再耗費精力於無謂的口水戰,或指摘中國未盡責任,而是該展現更多領袖風範,以更大誠意和勇氣為朝鮮重返談判桌創造條件。又或特朗普在朝核問題上的作為不全是為了解開這死結,而是別有用心,但這是後話。
朝鮮將進入10月秋收季節,據說今年是農作物豐收之年,預計農產量或超出1000萬噸,當局已下令軍民全力收割儲糧。也就是說,由10月至今年底,朝鮮很可能不會再作出核試或之類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假如美國善用這個戰略窗口緩和局勢,半島危機是可以避免的。
全繫領袖一念之間
甘迺迪在1963年的「和平演說」中拒絕了「戰爭不可避免」的失敗主義觀點。他說:「我們的問題是人造成的,因此可以由人來解決。」(our problems are manmade——therefore, they can be
solved by man)
「一念一世界」,很多看似難以解決的國際問題,全繫於領袖的一念之間。1972年一位美國總統抵達北京,為中美建交以至改變冷戰格局奠下基礎;2016年另一位美國總統歷史性訪問古巴,最終結束了兩國長達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敵對關係。朝鮮問題也是人造成的,特朗普願意踏出第一步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