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7年9月20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民進黨前黨工、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案公審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指「大陸是法治社會」,任何人在大陸都要遵守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秩序,觸犯法律皆受法律追究;針對李明哲是「被認罪」,則指任何人利用此案作政治操作,攻擊大陸政治和法律制度皆是徒勞;並指在李案偵查審理過程中,已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其基本人權。毋庸置疑,李案對台灣民眾認知及行為、兩岸關係將產生衝擊,其後續發展頗值關注。
兩岸在政治制度價值取向呈鮮明差異
兩岸社會言論自由尺度不一,雙方政府對言論管制程度具差異。李明哲在大陸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主要是利用網絡社交傳媒發展群組,並於群組散播批評大陸政府的文章。
這種行為,放在自由政體國家或台灣社會可能十分平常,但此言論行為放在大陸社會顯然不被允許。無論是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體制、威權與民主政體、「一國兩制」與「一國兩區」加以對照,從比較制度、政治民主化向度來說,兩岸在政治制度與民主信念、價值取向呈現鮮明差異。
台灣民眾認為衝擊兩岸關係發展
首先李案對兩岸關係、民間交流影響,大陸涉台高層的認知與普遍台灣民眾認知,顯然不同。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認為不會有影響,但台灣民眾卻是認為衝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結果顯示,52.4%民眾認為李明哲持續被關押將嚴重傷害兩岸關係;但32.6%則認為不會。另「新台灣國策智庫」對李明哲事件調查顯示64.7%民眾認為影響到兩岸關係;17.1%認為沒有影響。
大部分台灣民眾認為李案確實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種影響包括不僅是實質傷害兩岸非政府組織交流,降低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動能與速度,降低民眾對大陸人權指標及政體的信心,及傷害對和平崛起中的大陸政府形象。大陸雖在經濟全球化卓越超群,然在文化全球化及政治文明價值方面,並未與經濟增長成就相適應。
使部分台灣民眾想維持兩岸現狀
其次,李案損及大陸國際形象,反使部分台灣民眾愈來愈想維持兩岸現狀,甚至「獨立建國」。
台灣當局與各界呼籲國際社會加入營救行列,尋求非政府組織協助使其平安返台。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等44名前官員及專家學者,共同發表一封信指大陸官方沒有根據兩岸協議在24小時內通報家屬有關事項,已侵害人權;李身為人權工作者,試圖強化兩岸溝通交流,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指控與事實存在差距;並呼籲應保障其人身安全釋放返台,冗長的拘留或法律程序都將損害大陸當局形象。
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等多個非政府組織宣布成立「李明哲救援大隊」,呼籲大陸當局釋放李明哲,根據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給予家屬人道探視權;應按國際人權標準給予必要合理保障,確保其不受酷刑及非人道對待。
「新台灣國策智庫」針對李案對兩岸關係衝擊調查顯示,事發後74.5%民眾認為台灣現况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79.9%偏向維持現狀;9.8%偏向盡快獨立;1.7%偏向盡快統一;若不能維持現狀,62%支持「台灣獨立成一個國家」;21.2%支持與大陸統一。
強化兩岸民眾對彼此分歧認識
其次,兩岸在言論自由層次與顛覆國家政權罪之間之衝突,正突顯政治制度與人權保障之差異,強化兩岸民眾對彼此分歧的認識。
從台灣民主化發展歷程來看,1992年刑法第100條修正為「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着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正通過之刑法規定為僅限於「以強暴或脅迫」方式進行「叛亂」者始會受追訴處罰;然所謂「着手實行」無明確定義,予執法者解釋空間過於彈性、易扼殺人權保障之嫌。
對大陸當局而論李明哲涉及組織群眾又發表煽動言論,甚至說「暴動是遲早的事」、「我從來不覺得要排斥暴力革命」。大陸法制認為言論可實施犯罪,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法例,在德國公然鼓吹納粹思想視為犯罪行為。大陸憲法第1條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國家根本制度,公然鼓吹、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違背憲法規範;憲法第51條也規定公民行使自己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其他公民權利。許多大陸學者認為正如侮辱、毁謗皆是言論所實施,故言論實施損害其他公民利益,構成犯罪;針對國家、基本制度之言論攻擊,也構成犯罪行為。
寒蟬效應與冷對抗意識
再者,對台灣民眾產生一種雙面刃效應,寒蟬效應與冷對抗意識俱存,是否強化「拒統」支持力度仍待後續評估。
李案對兩岸關係的衝擊效應其實相當複雜,包括散播寒蟬效應及擴展冷對抗效應。在寒蟬效應方面,警惕境內外勢力勿對大陸制度及政治「說三道四」,對境內外異議人士產生嚇阻作用,達到殺雞儆猴效果。未來兩岸非政府組織交流,應遵循互動規範避免誤踏對方法律底線。
若以台灣民主運動的反對黨手法經驗移植大陸,黨國政權勢必保持高度警戒。意圖通過新媒體鼓吹反對運動或和平演變大陸的團體與個人,大陸當局將會採取打擊立場不會鬆動。這一方面有助於壓制內部潛在異議人士的政治抗議,及減少裏通海外勢力的動機;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遏制海外「敵對勢力」借助非營利組織運作與交流方式,試圖改變大陸政經社制度發展軌道。
蔡英文溫和路線被挑戰
最後,李案對於兩岸當局的治理能力、責任歸屬同樣產生傷害,顯示蔡英文溫和路線被挑戰。這一方面突顯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治理能力不足與軟弱無能,這可能激化民眾要求政府採取更強硬路線,同時更加強化民眾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態度;另一方面強化民眾對大陸政治社會運作的疏離,深恐惹禍上身。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對「政府處理李明哲事件是否太過於軟弱」,高達56%同意。另「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顯示有45.4%民眾不滿意蔡政府的表現,僅14.1%感到滿意。普遍民意認為蔡當局對於本案過於軟弱處理,此亦突顯台灣當局不願此案影響兩岸關係發展;同時李案後對發展兩岸關係是否需先承認「九二共識」,有41.8%民眾認為不需要先承認;目前兩岸關係惡化,36.5%民眾認為大陸當局要負責任較大,高於台灣當局的30.9%。
兩岸當局因欠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蔡英文難以透過有效政策工具槓桿與大陸當局協商,導致兩岸治理無效困境。
一般觀點以為,由於李明哲當庭認罪及悔罪,當會獲判輕罪;若是本案最後重判,勢必對台灣民眾產生寒蟬效應與敵對疏離意識。兩岸制度差異及人權保障觀念的不一致,除產生在大陸自我言行限縮及對大陸社會疏離外,對大陸政治文明及兩岸經社文融合發展將保持高度警覺,甚至消極對待、冷漠抗拒、懼而遠之。換言之,透過本案的鋪陳所折射司法制度及人權保障樣態,兩岸在交流互動後彼此的政治認知、價值、文化及制度差異與界限更為清晰,從而可能加深主張「維持現狀」的立論基礎。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李明哲案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雙面刃效應:寒蟬與疏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