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7年9月18日 明報 筆陣版 撰文:南方朔 台灣《民報》總主筆>
近年來,我寫過許多評論,強調台灣已到了「退化」階段,整個社會的秩序趨於凌亂,缺乏了發展方向,社會的負面事件如暴力犯罪及詐欺增多,這些都是指標。
而社會退化最明顯的乃是教育。教育是個需要用功的領域,學校必須開艱難的課,刺激出學生努力向學的志氣;而研究工作者則需要用心研究各種基本問題,使自己和學校的地位提高。但台灣卻不然,大學不敢開難度較高的課,只開各種媚俗的課,可以炒作新聞;而學術研究者也不做基本的研究,只會做「輕、薄、短、小」的研究。於是教育遂日漸凋零。
台灣學術力快速退化
最明顯的指標乃是《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每年都會做全球大學的排名。台灣最好的台大2016年已落到190名,2017年已退步到198名,這是連續5年退步;至於亞洲其他大學則持續進步,新加坡大學為22名、北京大學為27名、北京清華為30名、香港大學為40名、東京大學46名、韓國首爾大學74名。大學排名乃是國家進步或退步最重要的指標,台灣最好的台大已快被趕出200名外,足見台灣學術力的快速退化。
據我所知,台灣的學術工作者都很有小聰明,他們都知道國際學術雜誌除了刊登一流論文外,也需要很多「補白」式的論文,大家遂在「補白」論文上動腦筋,台灣所發表的國際論文就多半是這種沒有什麼地位的「補白」式論文。近年來,台大校長、中研院院長及教育部長都因為論文掛名不當而雜誌撤銷,事情鬧大他們也被迫離職。台灣學術界搞幫派,爭排名掛名,這都是違背學術倫理的大醜聞,台灣大學排名連年下滑,已快到200名之後,這是嚴重的警號。
除此以外,台灣的中學每年都參加國際比賽,而且常獲金銀銅獎,都被電視報紙大事宣傳,但這些得獎卻和教育水準的提高毫無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我曾問過教育部的主管官員。他的答覆是,台灣許多中學老師對這種比賽很有研究,他們知道做什麼題目參賽容易得獎,於是就幫學生設計題目得獎,學生如果得獎,將來大學甄試就會加分,容易進醫學院就讀,將來的前途就有保障。該官員表示,台灣得獎的學生幾乎沒有人在科學研究上繼續發展,大都靠得獎進了醫學院。參加國際比賽已成了台灣中學競爭的一種手段,它已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無關,而是替學生進醫學院、將來當醫生開了一個後門。比賽得獎已成了台灣教育的怪現象,和科學教育已經無關。
而教育上鬧得最大的,乃是近年來台灣獨派當道,獨派教育界人士認為中國的古文言文,傳達的乃是中國古代價值,所以他們主張教育應「去中國化」,而要「去中國化」,就必須取消文言文,於是他們要求12年國教的高中教育必須取消文言文,都教白話文。如此即可達到去中國化之目的。最近因為教育部要開會決定文白問題,所以引發了一場文白大戰。
反對文言文的人,當然不能公開的主張去中國化,所以他們遂編出似是而非的理由﹕文言文太難,學生讀得很辛苦;文言文乃是古代的語文,已不合於現代。文言文並沒有現代男女平權和自由民主的思維,它已與現代不合。所以高中國文教育,最極端的認為必須廢文言文,至少要大幅減少文言文,代之以白話文。他們為了冲淡去中國化的色彩,主張將台灣新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及翻譯文學也列入教材。
但多數人卻反對廢文言文,台灣的中研院院士許倬雲、王德威、曾永義等人發表了「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聲明,連署者多達5萬人,他們認為國語文乃是個整體,也是我們的文化根基,廢文言文即等於廢文化。
歐美不會因政治改變否定古典
於是「文白之爭」等於是「文化大革命」的台灣版。台灣的獨派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只認為台灣是南島語系的一部分,所以台灣考古發現清代的古物,都說那是「外國」的古物,至於文化更是要蓄意切割,切掉文言文即可淡化與中國的文化紐帶。於是我就想到歐洲及英美的對待古拉丁文,西方重視文化語言的連續性,並不會由於政治的改變,任意否定古拉丁文,例如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一世就是個尊重古拉丁文的君王,雖然她是16世紀的人,人們已不用拉丁文,但她仍能以拉丁文演講,她也翻譯羅馬哲學家博修斯(Boethius)的名著《哲學的慰藉》;18世紀英國的改革首相小庇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少年時就讀劍橋大學的古典學,希羅文化對他影響很深,他的統治有教養有程度。美國的開國元勳富蘭克林也自學有成,他作過出版商,就出版了羅馬巨人西塞羅的著作。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也是出身古典家族,夫妻兩人都學識淵博。這些偉人都重視古典,也重視現在,他們都沒有任意切割古今。因為重視古典力,所以才能發揮創造力,這是台灣無法理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