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1月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52周儲錢挑戰」成為熱門話題,由儲50元開始,每周加碼多儲50元,維持52周。不少人呻儲錢挑戰「先甜後苦」,不易玩;但儲錢向來就不易,遊戲是要提醒你:儲錢吧!
踏入2015年,又談新年大計的時候,有人想轉工、想旅行,有多少人訂立新一年的儲錢目標?一篇《每周儲50元開始好快買到樓?》文章近日網上熱傳,引起不少人談論儲錢大計。
每周遞增金額 1年儲近7萬
文章介紹外國興起的「52周存錢挑戰」(52 Week Money Challenge),「挑戰者」決定首周儲蓄金額,然後每周遞增相同金額儲起來,內文提出變化為「香港版」,建議首周儲蓄50元,次周加碼50元,即儲100元,如此類推,至第52周便要儲2,600元,一年合共便可存6.89萬元(見表)。
遊戲的難度在於,開始時只儲50元,看來不難,但當每周愈儲愈多,其實是先甜後苦,網上爭議也大多針對當遊戲玩到中後期,等如每月要儲差不多儲幾千至逾萬元,對於月薪只有萬多元的打工仔是「不可能任務」,亦有人指跟足方法,一年才儲7萬元,文中指有望可儲到首期,但大前提是兩公婆一齊儲,至少8年,還要寄望樓價不要再升。
若將儲錢挑戰看成為儲得快抑或樓價升,固然難免令人感氣餒又或不是味兒;但換個角度,若只當作向自己儲錢能力的挑戰,則也未嘗不可?
每7個年輕人 1個「月月清」
事實上,儲錢積穀防饑是老生常談,但面對社會愈來愈推崇消費,以及不少人陷入過度消費、甚至先使未來錢的情況下,儲錢在不少人眼中是愈來愈難。
有保險公司在2013年委託港大民調訪問逾500名80、90後在職人士,在有儲蓄或投資習慣的年輕人之中,儲蓄金額不低,每月儲蓄中位數達4,000元,但亦不乏毫無儲蓄習慣的「月光族」,平均每7個年輕人,有一人承認「月月清」。
儲錢習慣自小培養,也與實際環境有很大關係,尤其當成年後,經濟獨立後,每個月可儲到多少,視乎個人月入及家庭經濟情況等因素。在如今面對社會流動減慢,低層職位薪金增長放緩,但物價升不停,每月若要付家用,自己平時花費不少,消費誘惑又大,各種娛樂、科技產品樣樣想要,七除八扣之下,不少人呻難儲錢也可以理解。
儲錢確實從來不易,又或心想儲得不多,儲來作甚?但其實有效的儲錢方法,撇除儲多儲少,也可先訂立一個儲錢目標。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Dean Karlan曾進行實驗研究,為一組人開立帳戶,訂立儲蓄目標,例如預知聖誕節將有一筆使費,就要在某日期之前要達到一定的儲蓄金額,然後才可提款,結果發現,有儲蓄目標的實驗組,比起沒有目標的對照組,有更理想成績,一年之後,儲蓄金額多80%。研究結論指,按個人情況訂立目標明確的儲蓄計劃,對提升存款有更大效果。
為置業儲蓄 惟樓價屢破新高
其實,與其說儲蓄難,不如說要有儲錢的決心更難做到。尤其是對上車心切的「無殼蝸牛」來說,儲蓄的最大目標是一心寄望儲夠首期上車,但樓價屢破新高,工資增長又追不上。不少年輕人經常埋怨「無力上車」,有人會更拼命儲錢,亦有人「心死」寧做月光族,儲錢免談。
儲錢挑戰的50元,說到底只一場遊戲,50元是看來容易的第一步,要求玩足52周不斷加碼,只是助挑戰者定下目標,就算追不上樓價,可以儲到錢,令自己財政有更大自由,也是好事。
52周儲錢挑戰解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