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台灣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佔領立法院,香港社交媒體隨即被洗版,不少港人聲援學生,指台灣不能「香港化」。但若看台灣當前的經濟困局,反對「香港化」對台灣人來說,實在太奢侈。
港人支持台灣學生反服貿,顯然因中港經濟融合過程中的不愉快經驗。但現時最困擾台灣人的,不是和兩岸經濟融合陣痛,是經濟長期閉關自守,令人工有減無加,上流機會消失,令台灣陷入鬱悶困局。
赴陸為生計 留台捱低薪
或許有港人說,香港亦不是如此嗎?但就薪水而言,本港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一般約12,000港元,但不少台灣大學畢業生只領22K,即是月薪約5,000港元,僅香港的4至5折。
台灣物價雖比香港廉宜一點,但也平不了多少,如台北樓價,大約僅香港7至8折,要省一點只能搬到較遠的新北市,甚或工作機會更少的中南部。至於其他花費,如年輕人較常光顧的麥當勞、UNIQLO,台灣的價格甚至比香港略高。台灣年輕人薪水比香港低一大截,生活成本僅低一小截,你說台灣年輕人會不會活得很愜意?
最要命的不是人工低,而是上流難。自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對台商投資內地設大量關卡,不少以台灣為基地的企業,為免被綁手綁腳,索性連根拔起搬到內地,台灣流失的不但是資金,更是大量中高層職位、年輕人上流機會消失。
上述問題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台灣人艱苦掙扎的故事,筆者認識的台灣親友,有台企管理層為免家人長期兩岸分離,要帶着妻小到內地謀生;有年輕的金融專才,懊惱於要留港發展,還是返台和家人團聚,卻要忍受低薪;亦有初出茅廬的台港異地戀人,跟我訴說兩地發展空間的落差,如何拉闊二人的距離,這些正正是不少台灣人的生活寫照。
債台早高築 民飢腸轆轆
本來兩岸加強經濟連繫,有機會為台灣經濟、台灣年輕人的前途帶來一絲希望,但服貿被卡死,兩岸經濟合作固裹足不前,就算台灣轉而和其他經濟體談貿易協定,他們會否冒協議隨時會被台島政爭無端推翻的風險,和台灣展開曠日持久,但極可能徒勞無功的談判?若如此,台灣經濟只會繼續陰乾。
香港雖在中港互動中吃盡苦頭,但起碼,香港職場環境相比之下不算差、政府年年有餘年年派糖、為怎花7,000億元儲備傷盡腦筋,是撑着肚子的問題;但台灣人面對低收入、機會少,政府債台高築步向爆煲,是餓着肚子的問題。
這口內地飯未必美味,但香港人好歹也叫有飯開,卻隔海呼籲飢腸轆轆的台灣人別吃飯,以免「香港化」,你忍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