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台學運失序 沒有贏家的抗爭

<轉載自2014329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台佔院風雲 撰文: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反服貿協議抗爭之火蔓延,學生們在抗爭中步步進逼。
今學生繼續佔領國會,同時又號召10萬人前往總統府前佔據凱道,繼續癱瘓國會議事。在馬總統答應與學生見面的情況下,學生的訴求又繼續「加碼」,抗議群眾的脫序演出可說讓國會失能,政局動盪,社會定不安。

民進黨見獵心喜 難卸責
馬英九既然答應於總統府內會見學生且全程公開,學生應見好就收,畢竟求學才是學生們的主要任務,學生們已提出了嚴格審服貿的訴求,又繼續加碼,要「退回服貿、馬總統踹共」的訴求,將失去社會的支持與同情,且讓這場學運變了質。

這自發性的運動,因後來有綠營天王們的出現,摻入了在野黨的因素。就民進黨而言,學運的發生自是見獵心喜,當天王們出現在抗爭的現場就不能脫其責,就有責任帶領學生向理性的抗爭,不為一黨之私所用,民進黨已與這場抗爭失序脫不了責任。
國民黨不思進取 惹火頭

再者國民黨面對社會的指摘,學生的抗爭,作出了因應方案,且展開了輿論戰,把參與學生的背景和聲援老師的政黨屬向全部公布,並將此反對執政黨不顧民主程序正義的抗爭,扭轉為反中抗中的鬥爭,且朝野協商再破局,各不讓步,紛爭無解。
固然現台灣的年輕人反政府反威權是一大傾向,有反政府反政黨背景的師生走出來抗爭是必然現象,若將責任完全推給民進黨的鬧事,抗爭形同輿論戰,且上綱上綫提升到反中抗中的層次,即模糊了焦點。

不管執政黨或在野黨都必須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一切依法辦事,在國會殿堂遵照議事規則,沒有模糊及省略的餘地,只有依法制程序才能完備民主之路。
粗疏處理民情 習馬會恐消逝

國民黨在台灣民主化的道路上,一路走來都是國會的絕對多數黨,且掌有極大黨的資源。在二十年前國民大會修憲時,就屢見此種在吵鬧抗爭中單方面宣布通過法案的情況,當時的政治生態與政治情勢較為簡單,整個社會氛圍都還很保守,民進黨為弱勢在野黨,但今民進黨已經執政經驗洗禮,選民較以往大幅支持,加之公民意識的提升,自主意識增強下監督政府作為,國民黨不思政治生態的進演,還繼續用老手段應付新情勢,不遵守民主程序,才是這場學潮亂序抗爭的引爆點。
台灣的藍綠惡鬥非起於今日,有在野黨的監督,執政黨才可戰戰兢兢,不能用模糊手段強渡關山,在野黨也應理性問政,如此才能走上台灣堅實的民主政治之路。

至於台灣社會潛伏的抗中情懷是對於執政黨處理兩岸事務過於粗糙的質疑,執政黨應耐心地面對梳理溝通,而不能簡易地把一場學生抗爭運動打為抗中反中情緒的發洩,政府不能疏導說明讓民眾釋懷疑慮,將影響兩岸政策的進程。
現北京聲聲催促兩岸的政治對話及政治談判,馬政府面對今日情勢,將會借力使力找到抗拒中國大陸來的政治談判壓力,就台灣內部情勢而言,實不適合兩岸政治對話進程。馬英九努力的「習馬會」,也恐於現今的台灣政治氛圍中消逝了。

執政勿傲慢 在野要理性
朝野沒有互信,社會疑慮,讓「習馬會」的探討失去了動力。道德經:「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此乃民主體制中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馬政府更應傾聽人民的聲音,不能展現權力的傲慢,否則人民將會以選票來制裁。這場學運抗爭,執政與在野黨都沒得分,更有待選民於年底做出抉擇。

馬英九願見學生,執政黨為穩定情勢而讓步值得肯定,也創造了一個契機,服貿協議是全民關注的焦點,在國會審議中可探討其利弊得失,攤在陽光下化解疑慮,同時對於弱勢產業及有國安疑慮,都應有補償機制。服貿協議在朝野把關下配套更完整,朝野為台灣未來必需要拋棄政黨算計,回歸理性問政,兩岸關係才會穩健,台灣才有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