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應對主權爭端應有新思路

<轉載自201452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近日越南發生的反華騷亂對於中國來說堪稱標誌性事件,標誌着圍繞中國的領土(領海)主權爭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這一階段,過去那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對單一事件的模式已經完全不適用。

當今世界,就島嶼爭端而言,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面對這麽多國家此伏彼起的「攻訐」。回想2013年安倍晉三在任日本首相時,中國雖然很快就陷入與「安倍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但也還在「中國東盟」自貿區順利推進的「蜜月期」,雖與菲、越等國也有島嶼爭端,但局面大致還算平穩。孰料,此後如同打開潘多拉之匣,不僅以越南、菲律賓為首的聲索國愈鬧愈兇,東盟其他一些國家的態度也有所變化。而今次中越的新麻煩則標誌着島爭已從外交領域向國際關係至關重要的經濟層面乃至整個國家關係燃燒,且從未有過地逼近戰爭邊緣……

上述事實表明:圍繞中國的島爭不再是一個個事件間隔而來,中國尚可依次「滅火」,而是:一、可以在多個國家同時燃燒——如近期之菲、越兩國同時發難;二、即便對同一個國家,也要面對海上與發難國國內不止一個「戰場」;三、島爭對手國在增加,如因中國護照九段線涵蓋納土納群島,東盟老大印尼加入與中國島爭的戰線。凡此種種,都要求中國有全新應對。

需進行4點全局反思

對於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步步緊逼,包括此次暴力反華事件,中國必須慎重應對,不要讓事件打亂中國在東盟地區的經貿戰略佈局,從而影響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越關係處理好壞對中國與東盟關係以至中國整個外部環境的營造都至關重要。

具體到今次越南騷亂中中國對本國企業利益的保護,亦需進行全局性反思:一是全球各建交國的環境評估,尤其是有較大矛盾國家的危險評估,應納入外交部對各駐外使領館的工作要求,建立預警機制;二是新起爭端的緊急應對要有「廣度」觀念,如今次越南騷亂就是由海上擴及陸地:三是處理國家關係的「去舊迎新」,如此前的利比亞變局,中國奉行半個多世紀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亟待賦予新的內容,以免中國在「後卡扎菲」之利比亞企業利益受損。四是發揮多渠道作用,如全國人大發聲、本國媒體譴責,襄助政府外交。


總而言之,在處理日益複雜、尖銳的島爭中,中國的應對應有新的思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