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馬英九提早跛腳

<轉載自2014513 明報 中國版 撰文:曲兆祥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本該在夏天才盛開的太陽花卻提早在初春就出現在台北街頭,出生在1980年代後期和1990年代初期的大學生們,因不滿政府處理與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協議的程序,攻進台灣最高民意殿堂立法院,宣布「佔領」它。幾天之後又有另一批學生打算以同樣的方式「佔領」行政院,結果與警察發生衝突,部分學生和警員受傷。3周後,學生退出立法院,但又有一些學運學生和社運團體包圍警察局,抗議警方處理驅離學生的過程違法。這一連串的政治抗爭行動把台北街頭鬧得沸沸揚揚。

體制內民主決策味道趨淡

緊接在學運之後,反核四的團體發動了另一波的政治抗爭,台北街頭即刻又充斥數萬人,而且再度與警方發生衝突。在台灣有極高聲望和政治能量的著名反對人士林義雄先生以禁食的方式迫使馬英九政府放棄繼續興建核四廠的政策。林義雄的此一舉動確實撼動了台灣社會,所以馬政府即刻做出回應,將核四廠一號機封存,並將二號機停工,等待將來公民投票的結果。

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針對台北的這個現象評論說這是街頭政治,將來台北的政治決策恐怕都要以這種方式來做。當然,《經濟學人》的說法多少帶有一點調侃台灣民主的意味,因為台北的民主模式確實少了一點體制內民主決策的味道。但是其實回顧西方民主的發展歷程,類似情也不是沒出現過,只不過台北的例子比較鮮活些。法國在1960年代,巴黎街頭也出現不少「新左派」學生抗爭的鏡頭;德國法蘭克福也有類似情形。所以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和法國學者克羅其(Michel Crozier)在《民主危機》(The Crisis of Democracy )一書中非常清楚地分析了這種現象。

公民意識政府超負荷

台灣的民主化當然比西歐晚了很久,所以西方國家民主所遇上的問題,台灣現在才遇上。不過問題的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暴增的民意要求和公民意識,造成政府超負荷(overload)。政府的超負荷必然使得政府失能;失能的政府引發公民更大的不滿,公民上街加大表達不滿的情緒,政府的負荷再度加大,最後可能出現政府崩解。泰國曼谷最近的政情,與台北的情況雖有很大的差異,可是政府失能、失控,最後可能瓦解的處境卻有幾分的類似。

了解前述背景之後,我們再回頭觀察台北這一連串街頭群眾運動之後的政情發展,就大致可以摸索出來它未來發展的路徑。

任期剩兩年 領導力崩潰

首先在執政黨方面,因為政府的失能導致馬英九的聲望下滑到谷底,而且是欲振乏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政府失能了。馬政府或許可以感到慶幸的是行政院那一晚沒被學生佔領,而且後來學生願意退出立法院,否則他的政府的失能困會更讓他感到難堪,而民眾則會更加的指摘其無能。但即使是這樣,他也無法轉變目前他幾乎無計可施的困境,這使得他的政治領導能力下滑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也顯示馬英九已經提前跛腳,成了「跛鴨總統」,但他卻還有兩年的任期。

面對這種壓力,他只能提前安排國民黨內的政治接班,這就是他安排胡志強、朱立倫和郝龍斌擔任副主席的背景因素。可是光是做這種接班準備並不足以解決問題,甚至於一段時間後,國民黨內還是會出現更嚴重的權力傾軋現象,因為將來是誰代表國民黨出戰2016的總統大選?那才是權力競奪的核心問題,而馬英九本人對這個問題卻已是無力解決了。黨內的權鬥恐怕會進一步削弱馬的領導能力,這種惡性循環現象或許很快就會出現在台北政壇。

另外一面就是民進黨。這次學運雖然也多少傷了民進黨,但與國民黨相較,民進黨的傷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對蔡英文來說,這場學運反而幫她清除了黨內的勁敵,預計本月份即將舉行的民進黨主席選舉,蘇貞昌和謝長廷提前退出,其實就是學運衝擊的結果,這使得「蔡英文時代」提前到來。

綠營輕傷 蔡英文除勁敵
 
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即將登場,那將會是一場引發下一波台灣兩個主流政黨情勢大改變的選戰,之前和之後都會發生許多事,這些事件也都會牽動國民黨、民進黨黨內的權力分配和2016年大選的參賽權。對此我將繼續密切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