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俄伊邪惡軸心? 純西方炒作

<轉載自201452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何亞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長>
近來,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親俄勢力與烏克蘭軍隊衝突加劇。烏克蘭東南部兩州公投獨立,並希併入俄羅斯。美國和歐盟宣布對俄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但尚未觸及金融領域。
指中俄欲取代美 西方小人之心
西方輿論對普京總統下一步行動猜測頗多,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俄大國雄心猶存,希望收復失去的「勢力範圍」,為此不惜與美國對抗。
還有美國學者借機炒作,說中國想取代美國當亞洲霸主;俄羅斯、中國、伊朗組成「我們邪惡軸心」,想趁美國戰略內顧、實力下降之際,推翻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秩序;世界已重回弱肉強食的地緣政治時代。
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有色眼鏡觀察世界,結論肯定「色偏」。
首先,烏克蘭危機完全由西方挑起。
過去20年,北約和歐盟東擴直抵俄羅斯家門口。1999年,捷克、匈牙利、波蘭加入北約。2004年,7個前蘇聯集團成員跟進。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北約。同時,6個前蘇聯共和國與北約簽訂「和平夥伴計劃」,邁出入約的關鍵一步。面對如此攻勢,俄羅斯絕地反擊,在烏克蘭危機中立場強硬,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疆域。
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南部動盪中表現克制。前不久,經過俄羅斯總統特使盧金斡旋,被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扣押的7名歐安組織觀察員獲釋。烏克蘭兩州獨立並希加入俄羅斯,俄未表接受。
近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俄在烏克蘭東南部動盪中不會派俄軍捲入。這些說明俄羅斯並非一味想與西方對抗,對烏克蘭下一步走向,尤其是總統選舉持開放態度,留有餘地。
從俄羅斯、美國與歐盟、烏克蘭政府等各方言行看,烏克蘭危機逐步緩和並取得妥協還是可能的。
烏克蘭總統選舉是關鍵節點。目前競選民意調查呼聲最高的是一位無黨派議員和企業家,在俄有投資和工廠。同時,2013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1.3%,俄經濟如因烏克蘭局勢惡化美歐制裁延伸到金融領域,將受到嚴重打擊。對此,俄羅斯需要考慮。
烏國危機西方挑起 有機會緩和
再則,美歐壓縮俄戰略空間意圖未變,但也不想重啟「冷戰」。美歐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也有不同看法,德國明顯持保留態度。烏克蘭局勢動盪還將持續,化解危機需各方合作,也需要時間。究竟結果如何尚難斷定。
至於炒作中、俄、伊朗想在歐亞大陸做大、推翻現有國際秩序的說法,純粹是冷戰思維延續,是西方新保守主義想樹立新「假想敵」,為圍堵、遏制中、俄製造藉口。
中國改革開放實踐表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受益者。中國與很多國家建立了戰略合作或夥伴關係,正與美國建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國際安全做出重要貢獻,是5個常任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超過一萬名官兵。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20國集團等國際組織中,倡導改革全球治理機制包括國際貨幣體系,並非想推翻全球治理機制,而是希望全球治理機制能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反映國際政治和經濟現實。從中國積極參與20國集團峰會、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和其他全球治理機制實踐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國的積極、建設性作用。
積極全球治理 京起大國作用
記得在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關鍵時刻,中國首當其衝於當年11月初推出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為其他主要經濟體採取類似行動樹立榜樣。到20094月初,又是中國在20國集團倫敦峰會上,帶頭認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擴大貨幣基金組織救助資金盤子,增強了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烏克蘭危機中,中國秉承國際法原則和一貫立場,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發揮了負責任大國作用。
炒作中國想當「亞洲霸主」同樣荒謬,與事實不符。中國長期實行睦鄰、富鄰政策,與周邊國家一起建設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讓中國改革開放成果惠及鄰國。中國與東盟經濟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2012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4,000多億美元,是10年前5倍,相互投資逾1,000億美元,是10年前3倍。預計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1萬億美元,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就是希望從區域治理高度設計和規劃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與個別鄰國有海洋權益爭端,這是現實,無法也不必迴避。中國依照國際法原則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無可厚非。中國倡導通過雙邊和平談判解決爭端,暫時解決不了,就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關資源。中國同時主張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態惡化。中國這一立場從來就沒有改變。現在東亞地區和南海究竟是誰在製造是非?各國很清楚。
美國從來都在亞洲 何須重返?
美國重返亞洲,在亞洲搞「再平衡」,慫恿個別國家鋌而走險,目標明顯,已對中國與周邊國家地緣政治帶來巨大衝擊。這是危險的選擇。美國應做深刻反省。如果再以某種理論來為「冷戰」思維辯護,就可能在危險道路上愈滑愈遠。相信這不是美國主流思想。最近已有美國學者出來批評這種荒誕說法。
美國重返亞洲是偽命題。美國歷來是亞洲重要力量,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洲。美國在西太平洋軍事戰略力量佔據美軍一半以上。美國與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軍事同盟是美全球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最近在東亞海洋權益爭端中力挺日本和菲律賓,再次表明美國比任何時期都更深捲入亞洲矛盾。
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邏輯上自相矛盾,長遠看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再平衡」對象是中國,大家心知肚明。從地緣政治看,美國「亞洲再平衡」有政治、安全、經濟三抓手。
政治安全經濟 美遏華3
1、政治和安全領域,美國強化與亞洲國家軍事同盟關係,並插手中國與有關國家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致使中國周邊烽火四起。這與冷戰時期別無二致,就是給中國製造麻煩。美國內新保守主義樂此不疲,惟恐天下不亂。
中國發展勢頭難以阻擋。東亞、東北亞安全框架離不開中國參與。地緣政治冷戰時期製造「敵人」的做法已經過時,只會適得其反,損害美國根本利益。
2、經濟領域。中美是利益共同體,經濟相互依賴,是兩國關係「穩定器」。隨着中國國內消費社會形成和擴大,中國經濟對美國重要性將持續增加。美國積極推進「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協定」談判,試圖排擠中國,壓縮中國發展空間,一不可能,二會損害美國經濟復甦。
3、盡管美國抱住「再平衡」戰略不放,中國並未隨美「平衡曲」起舞。中國領導人提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希望兩國走出新時代守成大國與後起大國和平競爭相處之道。

烏克蘭危機遲早會解決,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今後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希望別國也走和平發展之路,共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和區域治理機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