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世局動盪中開始,這一方面是繼承了2013年的動盪,另方面有新的動盪出現。這將是個充滿意外的年頭,也將是險中大動的時刻,突變以至災難的發生機率增高。不少西方評論都拿1914(一戰爆發之年)來作比較,該年開啟了二十世紀上半段的大戰亂時期,2014會否歷史重演?
東亞動盪 憂一戰亂局翻版
目前全球動盪熱點處處此起彼伏,各種矛盾及相關鬥爭都在激化,然而真正能夠引向如1914年般災難的卻只有東亞。1914年發生的是大國間的硬碰,而目前只有東亞存在此種可能,在其他地區大國博弈最多只會以代理戰爭的形式出現,正如美蘇冷戰時期的一樣。
在東亞,中日美俄等大國都存在直接碰撞的危險,因這裏沒有代理充當幕前角色,讓大國可躲在幕後指揮。顯然,在東亞最危險的是中美日的三國關係,而究其根本,則是冒起中的中國與美國霸權的硬碰。這在過去兩年不斷升溫,今年更為關鍵,若再升溫難保不出事。何況現時還多了個日本,令情況更為複雜多變且難測。
中美日之間並不如有些人所說的是三角關係,因為美日之間有軍盟,而日本一直是美國的政治附庸,故美日是一邊非兩角,與當年中美蘇三方相互獨立不同:當時是三角,現在是三國兩邊。但三國格局畢竟與中美兩國的不同,最近的發展更凸顯了這點。
去年底隨着日本不斷加強在政軍及外交等各方面對抗,中國乃突然公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對此日本作出了強硬回應,禁止民航向中國通報,但美國不單沒有答允日本提出的聯合強硬回應要求,還指令民航向中國通報,使日本稍後不得不放開對民航的禁止通報令。日本自不服氣,乃出重招還擊:安倍在上任一周年之際到靖國神社拜鬼,成為2006年來首位拜鬼首相。
防中美達成默契 日高調施壓
此舉自激怒中韓等鄰國,兩國均反應強烈。這自是意料中事,故拜鬼反映日本已下了死心,不顧一切走向政治極右端。雖然國內也有反對聲音,但不可能阻擋仍保強勢的安倍政府。然而拜鬼還有更重要的另一深層意義;就是日本向美國說「不」。這乃典型的日本右翼思維,如極右分子石原慎太郎便曾說,日本不能如小妾般事事看美國面色。
日本在事前曾知會美國,更偏偏不理美方勸阻,可說是蓄意頂撞美國。實際上日本是在向美施壓,以促使其更全力支持日本對抗中國,也反映了日本怕美國在需要與中國合作的推動下,達成某種美中默契而造成對日本不利的外交格局。
日本這次可說是豁出去了:一方面激怒中韓而令關係無法修補,另一面又對美說「不」,確是決心走上極右的不歸路。事後中國已關上與安倍對話的大門,韓國亦考慮終止日韓軍事合作。美國的反應亦出乎意料的強烈,既罕有地公開表示失望,並暫擱原先約好的兩國防長通話。之後雖有通話,美國仍力促日本改善與鄰國關係。
受安倍拜鬼衝擊最甚的是美國,中韓等早已對日本右轉有所準備,中國更準備了隨時應對與日關係破裂,而美國的左右為難局面卻由此全面凸顯。
日粉飾歷史 成美「戰略負累」
美國本想拉日本牽制中國,但在中國強力反擊及日本全面右轉下,情況已開始失控。安倍拜鬼正是這種失控惡化至新階段的里程碑,令美國必須採取果斷行動來制止惡化。可惜美國已無從選擇:若站在日本一方將面臨與中國全面硬碰的風險,後果難料而肯定成本甚高,而即使中立也會令美國在盟友眼中失信,會加速其霸權沒落。
更嚴重者是,拜鬼顯示美國對日本的指揮棒已有點失靈,日本在重大戰略問題上將更多我行我素,以本國考慮為先而非盲從美國。如何應對這種新局面,確是對美國外交尤其東亞戰略部署的重大新挑戰,美日關係如何發展為美國及東亞的國際形勢帶來了新變數。
事實上安倍以拜鬼對美說「不」,也激怒了美國鷹派,《華爾街日報》的評論(2013年12月27至29日)指出:日本粉飾歷史之舉已使其成為「戰略負累」(Strategic Liability),因這會妨礙美國在東亞組建「和平與自由的區域性秩序」(a peaceful, liberal regional order)。實際上這是指妨礙了美國包圍中國的戰略部署。但美國又能怎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