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年關,京城大小衙署門前總是官道繁忙、迎送不絕,今年是真冷清了。
此消彼長,對「為官不易」的討論在輿論場中變得空前熱鬧。
比之香港同行的「薪優、糧準,福利好」,內地公務員們的名義工資單一向不太好看。在中央「八項規定」和「禁奢令」的衝擊波下,公務員隱性收入大幅縮水,這是後者最近大吐苦水的原因之一。據媒體調查,逾九成公職人員表示「公務員不好當」。
放眼看全球,「公碗」難捧,在現代公民社會裏算是常識,也是常態。由「豬籠入水」,到「官不聊生」,形容雖是誇張了些,卻也說明中共高層從嚴治吏卓然有成。
然而額手稱慶尚早。若仔細辨認,這一波「訴苦潮」中陳情複雜,公務員走出「溫室」的不適應只是其一。在「廳座」官員下海、「80後」公務員辭職等最近流傳的口述故事中,經濟因素並非當事人不再戀棧的主要原因。「沒有想頭」、「蹉跎生命」成為中途離場者口中的高頻詞。
內地公務員規模龐大,層級亦多。從辦事員到省部級正職,中間大約有13級。在森嚴的晉升序列中,唯「上」是從的政令構造,「服從者得食」的獎懲機制,以及官場的醬缸文化,使得許多公務員面臨自我實現的困境。而對於大量基層公務員來說,超時勞動與考核指標的壓力,更成為額外負擔。
人文環境對公務員的正負激勵作用,不遜於薪酬因素,這一點或與傳統認知不同。有學界的調研資料指,除物質激勵外,內地公務員最看重能力提升以及和諧的工作環境,將上述兩項列為核心需求者在總比重中約佔六成。
接下來的改革刀刀必須見骨
從此意義上說,高壓反腐、整治歪風,是從懲戒制度入手、打開吏治新局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則是要逐步改變官場政治文化生態,使公務員「在其位精其政」。
習李上任後,取消信訪排名通報、不唯GDP選幹部,都為破除官員考核的指標主義作出了有益嘗試。本月,「裸官不得提拔」、「被問責幹部兩年內不得升職」等新規出台,在退出制度和責任制度等方面又有所推進。
下一步,則應拓寬對公務員的激勵管道,建立多元化的晉升機制、塑造公開民主的黨政機構文化,並適當增強薪酬彈性,鼓舞基層公務員士氣。近年公務員考試高熱不退,大有「天下英雄盡入彀中」之勢。作為吸納社會精英最多的黨政系統,如何盤活人力資產,增強自身活力,也需執政者思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