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在東面全力應對日本的挑釁,而中日鬥爭已成了全球關注焦點。
與此同時,在西面發生的一些事件,相對來說雖屬「小事」,但其意義卻可能很大,反映了具深遠影響的新發展,特別是涉及了中國的「西進」策略。
中俄軍艦地中海演習 意義大
西面的事件之一是中俄軍艦將在地中海聯合演習。起源是敘利亞銷毀化武的計劃中,將有部分危險物資要由該國運走前往西歐處理,運輸船隻在途中需要軍艦護航,中國便派出了鹽城艦與俄國軍艦共同承擔有關任務,因而促成了兩國合作軍演。此事的歷史性意義重大,中國通過與俄國合作,把軍力投射到歐洲水域,之前最遠是為參與反海盜行動到達印度洋一帶。
另一事件是在吉爾吉斯接近中國邊境地區,發生吉軍與武裝分子的衝突,其中有東突等疆獨分子。東突組織一直利用吉爾吉斯及塔吉克等西邊鄰國,來進行滲透新疆的活動。在90年代末「九一一」事件前,藏身阿富汗的拉登便通過當時的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The
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簡稱IMU)支持東突,而該運動在新疆境外烏、吉、塔三國交界的天山山區中設有基地,隨時可支援武裝分子進入三國及新疆的行動。
近年隨美國自伊拉克、阿富汗撤軍和敘利亞爆發內戰,伊斯蘭激進勢力在中東、北非日趨活躍,並波及中亞地區威脅新疆。據報道IMU已死灰復燃,在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Kunduz)建立了基地,並正把勢力伸延至阿國東北的噴赤河(Panj
River)谷地(見英國《金融時報》1月21日Ahmed
Rashid文)。這裏與塔吉克只一河之隔,南接巴基斯坦,東面通過瓦罕走廊可達新疆邊界,顯見戰略地位重要,更可成為東突分子入疆通道及活動的前沿基地。
重塑世界新秩序 建立話語權
上述兩事件凸顯了中國西面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且還有更深遠的地緣政治戰略意義,就是美退中進。
當美國處於戰略退卻時,中國便有更多進軍國際事務的空檔,何況為了維持周邊安穩或推動和平與發展,也須更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最初筆者建議中國推行「西進」戰略時,是為了抗衡美國「重返亞洲」的圍堵,但現時「西進」已有更多的意義,包括維穩、維權以至對抗日本等。近月日本展開外交攻勢,到處「唱衰」中國,中國自有必要更多地發揮國際影響力,以抵銷日本的攻訐。
中國還要借機盡大國責任,正如一些西方評論指出,當美國退卻時世界必須適應新形勢,作出符合本國利益的新部署。無疑美國退卻也將加快地緣戰略格局的新舊交替過程,在此期間中國必須掌握時機,擴大本國在建立新格局新秩序上的話語權。
過去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全球化主要是接受世界原有的秩序,現時卻要更多地參與重塑世界建設新秩序。當然,在這新舊交替中,中美關係同樣要蛻變,而兩國必須合力管理好這個轉變過程。在未來的新秩序中,中美關係仍是最主要的保持安穩的壓艙石,為此兩國必須努力建立可行而有效的新型大國關係。
然而目前兩國對此種新型關係仍是各說各話各有所思,實質分歧很大。中國要求的是兩國互相尊重核心利益,平等合作不搞對抗,關鍵在於「平等」,和美國要在東海台海及南海等方面照顧中方利益。
美應接受現實 擴大與華合作
另方面美國卻要求中國盡「大國責任」,守國際規矩,其真正意義是要中國接受美國的規矩和美式體制,實即歸入美國麾下,從而保住美國的「一哥」地位。這自然與中國的「平等」互讓理念有根本性矛盾。顯然,在建立新型關係上兩國將會有一段磨合期,隨着中美實力此長彼消而拉近,兩國的矛盾立場才可望逐漸趨近。美國最終要接受現實。最近美軍的太平洋司令便說,隨着中國崛起,美軍在西太平洋已沒有絕對控制權。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一份新報告則指出:為避免高昂的對抗成本,美國不應遏制中國,不能再採用冷戰時對付蘇聯的辦法,因中國的崛起是通過強化與美經濟關係和融入世界而達致者,故美國反應擴大與中國合作,及中國在現行國際體系中的利益。無疑,一些有遠見的美國人士正在反思兩國關係的現狀與走向,但未知對主流思維及決策者有多大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