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國家論述」——國民黨能否重生的關鍵

<轉載自20175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史上最激烈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塵埃落定,吳敦義以過半52.24%的得票率在一輪選舉直接勝出,跌破不少人的眼鏡。然而,以「強勢」之姿,誓要帶領國民黨恢復元氣的吳敦義是否能使國民黨東山再起,筆者難以樂觀。
吳敦義當選後面臨幾大難題,首先當務之急是如何整合因今次黨主席選舉而更趨分裂的黨內派系,焦點是如何獲得洪秀柱及其支持者的信任。洪秀柱雖然連任失敗,但是她的支持者仍佔黨員的兩成以上,而且國民黨最忠貞的黨員大多集中在洪秀柱這一邊,包括具國軍系統背景的黃復興黨部。如果加上在黨員屬性上相近的郝龍斌支持者,則「深藍」黨員應佔有三成以上。如何整合,這恐怕是「淺藍」的國民黨「本土派」領軍人物吳敦義在勝選後最頭痛的問題。誠然,以擅長經營人脈著稱的吳恐怕會主動邀請洪秀柱和郝龍斌加入他的領導團隊,不過洪是否願意屈就於副主席或其他黨內職務,則是另一個問題。
別無選擇 料北京只能尋求拉攏吳
另一個吳敦義當選後不能不盡速處理的問題,是如何維持自從2005年連戰首訪大陸後與中共建立的互信關係。
由於吳敦義的本土色彩濃厚,北京早已充滿戒心,並率先在習近平發給吳的賀電中特別加重語氣,寄望吳「堅定反對台獨」、「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言下之意,是擔憂吳敦義在「反獨」議題上不夠堅定、把握不準、容易搖擺。不過,由於吳敦義明確承認北京最在意的「九二共識」,加上在別無選擇的情况下,相信北京也只能積極尋求拉攏吳敦義,避免吳脫離12年來國共兩黨就兩岸關係達成的「反獨」共識。而吳在8月上任後將會有首次的大陸行,北京如何利用此次行程,拉近與吳敦義的距離,將會是不可忽略的觀察點。
吳與年輕世代缺乏交集
吳敦義之所以能在此次黨主席選舉中展現勝於預期的氣勢,一方面是因其本土色彩與進一步本土化的台灣主流社會較為接近,另一方面則與吳數十年來苦心經營地方人脈有極大關係。以此堅實的地方網絡基礎為後盾,不難預測,吳所帶領的國民黨將在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開出比當下較為亮麗的成績。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吳敦義能成功帶領國民黨東山再起、重奪政權;問題卡在吳敦義與年輕世代缺乏交集。不僅僅是吳敦義年近古稀,也不僅僅是吳的「白賊(說謊)義」形象,更是國民黨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一蹶不振的困境——讓「天然獨」世代「無感」的國家論述。
國民黨國家論述的兩個層面
國民黨傳統的國家論述,是「連接中國的國家論述」。此論述承接來台後「兩蔣時代」的傳統思維,一直延續到近期的3名黨主席包括馬英九、朱立倫及洪秀柱任內,然而這些對國家歷史、定位與發展方向的論述,對在太陽花學運崛起的「天然獨」世代而言,已明顯失去吸引力。
國民黨「連接中國」的國家論述,包括兩個層面。其一,連接1949年以前,追溯至辛亥革命與民國建立,甚至遠至清末的同盟會與興中會的國民革命時期,而這段歷史恰恰是國民黨忠貞黨員最難以割捨的情感所在。然而對當下大部分台灣的新生代而言,卻是「跟我有何關係?」
其二,連接未來的「統一中國」。儘管馬英九與朱立倫兩名黨主席任內,因基於民意,已幾乎絕口不提「統一」,然而國民黨的黨綱及其早年主導制定的現行《中華民國憲法》仍是徹頭徹尾的「一中」框架,而迄今沒有任何一名黨主席排除「兩岸統一」作為未來的選項。而國民黨的「統一」主張,則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重點是如此論述,在1949年後兩岸分治長達近70年的今天,尤其是國力日益強大卻堅持拒絕民主的「中國崛起」的當下,在台灣的年輕世代看來,實現此目標的可能性近乎零。尤其是連戰以來的國民黨不僅沒有制訂實現此目標的路線圖,甚至在中共面前不敢再提「中華民國」。
考驗國民黨新主席智慧與能量
毋須贅言,台灣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世代手裏。是延續、改良,還是更新國民黨長久以來堅持的「連接中國」的國家論述,將是國民黨能否重生、東山再起的關鍵所在。吳敦義在8月就任國民黨主席之後,是否會在黨內就國家論述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討論,而其結果又是否能重新吸引年輕人,考驗國民黨新主席的智慧與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