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6月1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新觀點新力量 撰文: 新力量網絡 研究員施家潤>
在中央與建制派表明政改方案不存在「讓步」,以致三大民調出現「黃金交叉」(即反對通過方案者多於支持者),令部分泛民議員更難轉軚的政治條件下,這星期表決的方案,通過機會可謂微乎其微,枱底下各方早已做好否決政改方案後的準備。
提升至國家安全 掛鈎基本法
縱使政府明言希望政改方案表決後,社會能將焦點重回經濟與民生議題上,但筆者認為在政改方案被否決後,香港未來走向難以如特首所期望「放下政改爭議,集中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而是政改的討論引爆另一個政治議題——一個關乎「一國兩制」與中央管治權的詮釋。
清楚說明一點,筆者指的「一國兩制」與詮釋中央管治權的政治議題,並非討論中央政府在香港是否存在管治權力,而是撇除相關議題的兩極意見,即港獨或者香港應徹底地回歸「一國一制」的意見外,在政改方案被否決後,筆者認為「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將成為新的政治爭議——香港與中央的關係、社會與中央對基本法的理解,以及「一國」與「兩制」的詮釋,將持續在社會發酵,而且愈趨激烈。
若讀者還記得整個政改的討論過程,一開始時泛民與中央的爭辯在於泛民批評「831框架」不符合普選原則,而中央則反指普選沒有準則,應按實際情況訂定;及後中央指出政改須考慮國家安全,將政改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上,代表中央政府堅持高安全系數的選舉,期望香港的「普選」等同一個可以預知結果的選舉,而中央這種表現意味沒有打算讓可能與其對抗的政治力量在香港執政,甚至參加特首選舉,擔心香港政治的風氣反過來影響內地;而5月底立法會議員到深圳與中央官員見面商討政改時,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更進一步明言:「(政改)是支持還是反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將政改方案與「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掛鈎。
反831框架 「挑戰一國兩制」
因此,從「一國兩制」的視角分析整個政改討論,政改的討論由一開始香港可在「兩制」下依據基本法討論選舉安排,到中央要求政改須考慮國家安全,考慮「一國」的政治角色,而經歷了雨傘運動及政治氣氛的改變,李飛的發言更進一步將政改等同於「一國兩制」及中央管治權的實踐,所以可預期在中央眼中,否決「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意味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挑戰,背後更牽涉否定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力。
誠然,不少意見認為2003年七一遊行後,中央對香港的態度早已出現明顯的改變,由回歸初期不熱衷於直接介入,強調「一國兩制」,到近年來強調「一國兩制」中「一國」的憲政地位與相關管治權,因此中央介入香港事務,收緊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可謂意料之內。
問題是,以往「一國兩制」與中央管治權的詮釋爭議,是一種「一國」與「兩制」間,香港在「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下,與中央管治範圍的博弈。即使泛民批評中央直接介入香港事務,認為香港應享有「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下的高度自治,在中央眼中,這種對立或對抗,只是透過「一國兩制」與中央在管治權上爭奪話語權,視為香港社會的內部矛盾。
北京將更主動詮釋 對港管治權
可是,在現時中港矛盾日深,甚至出現中央眼中視為大忌的港獨思潮及否定中央管治權的舉措(如焚燒基本法),那麼在中央眼中「一國兩制」與中央管治權的詮釋便較爭奪話語權嚴重得多,因為這關連到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挑戰,如上文所言,背後牽涉的是中央認定這種舉措,是藉政治事件否定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力。
正因中央視政改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隨着年內香港政治氛圍的改變,筆者相信政改否決後,中央將更主動詮釋「一國兩制」與其管治權,而且介入情況更愈明顯,例如清清楚楚地向香港人詮釋「一國」的權利及「兩制」的義務,亦不再只透過政府或建制派發放取態或信息,試圖劃出框架及控制社會對議題的話語權,而是切切實實地披甲上陣,透過動員組織群眾運動。
在政治現實下,政改通過的機會可謂微乎其微,否決過後,筆者認為詮釋「一國兩制」與中央管治權將是中央在港的重要政治事務,因此,筆者認為政改否決過後,不等於政治氣氛將冷靜下來,相反可能更趨激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