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4年10月1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近日中東戰火漫天,尤令全球矚目者是即使在美軍等空襲下,ISIL仍能大舉進攻敘利亞北部土耳其邊境的庫爾德族重鎮Kobani,而美軍等竟似束手無策,看着該城逐步失陷,和居民大批逃往鄰國。
這事件充分凸顯了美國中東政策,特別是「重返伊拉克」攻打ISIL策略的基礎脆弱,由此引起的相關風險更需予以充分評估。
軍事效果成疑 盟國各有盤算
Kobani之戰不單是單個城市命運及個別戰役的問題,其意義深遠得多,因它凸顯了「重返伊拉克」的幾個根本問題:
(一)軍事效果成疑。各方一直質疑單憑空襲能否有效打擊ISIL,Kobani之役更不見美機空襲:美方表示不可能每處戰事都去應對,優先目標會放在伊拉克。這便凸顯了空襲的局限性。
(二)敘利亞問題。這已成了美國及盟友合力攻擊ISIL的一大障礙。在伊拉克美國是應伊政府要求參戰的,但在敘利亞卻是進入敵國領空。美國雖說不會理會敘國政府的反應,但看來還是不敢放開手腳空襲,而英國則表明不入敘國空域。
土耳其更拿敘利亞來說事,指若北約盟國不在敘境設禁飛區及安全區,則不會派兵入敘參戰。顯然是強北約之所難,因這會把戰事升級至與敘利亞對抗,挑戰遠大於攻打ISIL。
美國訂下的兩邊開打策略,即一面打ISIL,又一面培育反敘政府的溫和遜尼派武裝5,000人,其可行性便廣受質疑。有評論更認為應改變對敘政策,轉與其政府合作攻打ISIL。對美國來說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三)美國與盟國利益不同。表面上各盟國都積極支持及參與反ISIL戰事,但最關重要的周邊國家如土耳其及阿拉伯國家等都各有盤算,暗裏矛盾重重。Kobani之役尤其凸顯了美土矛盾;美國想土耳其派出陸軍助庫族防守,但土因對此卻甚有保留:一是土國庫族謀求獨立,與敘國庫族聲氣相通,且Kobani的庫族乃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庫族工人黨(PKK)的盟友。二是土國要犯險入敘境作戰,乃公開與敘國為敵,但是否有此必要大有疑問,特別是若北約不出手土國更無謂孤軍作戰。
(四)伊敘鄰國負上風險。Kobani之役再次凸顯了土耳其的麻煩:鄰國戰事引致大量難民湧入,累計人數以十萬計,本國庫族又不斷示威要求出兵入敘解Kobani之圍。
其他鄰國也各有麻煩:黎巴嫩早被捲入,而沙特等海灣國則怕國民赴敘參戰後回國作反。事實上這次參戰已令海灣各國內部形勢趨緊,甚至遠離中東的歐美、澳洲以至東亞地區也有問題,連日本也逮捕了欲赴伊敘參戰的聖戰士。
中東地緣政治 風險高矛盾多
以上各項充分顯示了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高風險。事實上這裏矛盾多且複雜,ISIL事件便牽涉甚廣,包括千年的遜尼派及什葉派恩仇,區內大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的影響力競爭,阿拉伯民族與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之爭,土耳其的後鄂圖曼帝國野心,和土耳其與庫族的恩怨等,當然還少不了伊斯蘭教與西方及西方宗教(如天主教)之爭。
美國既「重返伊拉克」,自然且無可避免地捲入上述各項矛盾中,最終必弄致糾纏難解泥足深陷。例如海灣國家與美國合作是有保留的,絕不想因打ISIL而削弱了遜尼派的勢力並讓伊朗及其盟友坐大。另方面伊朗也必提高警惕;美國與海灣國加強軍事合作,表面上是打ISIL,之後會否轉向對付伊朗?
美或須面對現實 與伊朗合作
事實上伊朗早已協助伊拉克政府對付ISIL等遜尼派激進武裝,曾有報道指還派出了一些革命衞隊到伊拉克助戰。一些西方論者亦認為要有效處理ISIL及其他中東問題,免不了要讓伊朗參與其中,雖然美國仍力拒伊朗參與,但最近英相卡梅倫便借聯合國開會之機與伊朗總理會面,這是否美國終面對現實而走向美伊合作的先兆,則尚待觀察。
無論如何,美國單憑空軍或軍力很難真正解決ISIL問題,但如何處理上述中東的多重矛盾確是個嚴峻的挑戰。英國國會雖以大比數通過空襲伊拉克ISIL的議案,但很多議員都同時表達了懷疑甚至恐懼(英國《金融時報》9月27日報道),如保守黨議員Ken Clarke便指出,在阿富汗、伊拉克及利比亞,軍事干預都造成了比之前差得多的狀況,意即這次會否又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