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台新生代登場 衝擊兩岸關係

<轉載自2014417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賀軍 國內知名民間智庫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在台灣大學生佔領「立法院」達21天之後,台灣的「反服貿」運動終於迎來了轉機——大學生決定在410日撤出「立法院」。
不過,學生撤出並不意味着「反服貿」問題的解決,也不意味着「反服貿」運動的停止。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各種問題顯示,台灣未來將面臨更難處理、更為複雜的政治形勢與經濟形勢。
台金融重創 證券業困守台灣

首先看經濟方面。「反服貿」對台灣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服貿協議》通過審查遙遙無期,台灣金融業將率先遭受重擊,尤其證券業苦等近20年的登陸大夢就此宣判無期徒刑,只能繼續困守台灣市場。台灣方面估計,台灣金融業發展將全面受創,75萬就業人員也遭受衝擊。
同時,世界各地都在爭搶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台灣與大陸經貿密切,原本就有絕對優勢,但如果服貿不通過,就沒有RQFIIRenminb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台灣現在高達2,500億人民幣的存款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利用管道,一旦時機錯失,台灣建人民幣離岸中心將是一場空談。

台灣銀行業擔心,在台灣這個已過度競爭的市場,如果不能大步走出去,只會困死在小島上。更為嚴重的是,兩岸服貿協議拖延,勢必會影響兩岸的貨物貿易談判,這對兩岸經貿合作將造成更大範圍的衝擊。
其次,台灣國民黨陣營的分裂局面已經形成。「反服貿」運動佔領「立法院」,這是台灣面對的重大「憲政」危機。作為執政黨的國民黨對此沒有有效應對,然而,同樣屬於國民黨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並未與馬英九政府進行配合,導致事態不斷擴大、深化。

國民黨分裂 「馬王心結」難解
此事令人想起去年9月因王金平「關說」案而引發的「馬王政爭」,此後馬英九與王金平公開「撕破臉」,甚至對簿公堂。盡管事後馬王極力營造破冰和解的氛圍,但「馬王心結」已經形成,難以化解。更讓國民黨驚訝的是,在「反服貿」形勢惡化時,王金平抓准時機出招,利用「立法院」的獨立權力,提出對服貿協議「先立法、再協商」的奇招,對服貿審查設下「路障」。打亂執政黨的如意算盤,更掀起了藍營內部的矛盾,顯示國民黨分裂的痕迹在擴大。

第三,台灣年輕人一代已登上歷史舞台,但兩岸都對他們還缺乏了解。我們注意到,在對「反服貿」問題的分析中,無論是台灣的國民黨,還是大陸的研究圈子,基本上都是從經濟角度去分析「反服貿」如何不對、對台灣帶來的經濟損失會有多大等等。然而,經濟問題並不是此次「反服貿」運動的核心問題,更不是以大學生為主的台灣新一代關注的問題。這批從一出生就呼吸着民主和自由空氣的年輕一代,他們更關注的是程序正義,關注大陸未來是否會衝擊台灣,使得台灣更進一步的邊緣化。
台青關注程序正義 多於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反服貿」族群的核心人物有着明顯的「台獨」傾向。據台灣媒體報道,此次反服貿的主要學運領袖都曾明確表示「支持台獨」,而在此前的「反服貿」過程中,民進黨對學生佔領「立法院」有明確的支持。
「反服貿」一代的出現值得引起重視,這可能是此次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它反映了台灣社會的一種新變化:一個以90後年輕人為主體的新群體,開始登上台灣公民社會的舞台。他們沒有經歷過台灣經濟的起飛,也沒有經過投資大陸和海外發展的打拼,但他們對台灣經濟的停滯不前有切身體驗,認為民主自由的空氣是生活的當然組成部分。他們對「服貿」的看法,既不同於目前執政的國民黨,也不同於在台灣政壇上經歷過起伏的民進黨。如果不關注這個年輕群體的出現和崛起,今後兩岸可能都無法理解台灣的未來一代。

「反服貿」運動無疑打亂了兩岸以經貿為主的合作進程和節奏,使兩岸政府都大感意外。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台灣解決「反服貿」問題還遙遙無期。對大陸來說,可能需要高度關注台灣年輕一代的出現和變化,並盡快了解和理解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和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