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服貿暴亂愈演愈烈,激進學生在周日帶領群眾上凱道。向來,總統府前的凱道被認為是向當權者施壓的最直接場域,過去多場群眾運動都以凱道及周邊的博愛特區為活動點;不過,有別以往的任何一次,此前沒有一次是在立法院議場被佔、行政院一度被攻破的情下,群眾上凱道。
發動社會運動要付出代價和成本。這就和貿易談判必須有得有失一樣,如果只取不給,連遊戲都不必玩了!因此,有必要將此次的暴亂再確認:究竟學生反對的是服貿,還是背後那個龐大的、想像中的,邪惡的象徵。
那個象徵在某些人的口中,可以用「中國」代表,但中國卻未必是如他們所想像的那樣。
大陸過往所為造固有形象
持續的暴亂和爭議令北京表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大陸方面在協議中做了我們該做的事情,為什麼會有這個事情發生?」並指大多數輿論認為需要從台灣內部找原因。
這個台灣內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肇因於學生、民眾對中國的想像,這些想像,又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過去中國大陸政府的作為;日積月累,形塑打造,成為僵固難以打破的形象。感性地說,那是一種感受,是一種潛意識:很多人討厭中國,不是台灣的權貴和北京的權貴勾肩搭背、含情眽眽就能化解。
多數人無實際利益拒分析
小部分的台灣人在兩岸交流交往中拿到好處,身價暴漲;但多數人沒有生意在大陸,沒有親人在對岸,對他們而言,也沒有在兩岸交流交往中實際有任何利益;進一步來說,他們甚至很害怕,一旦大陸挾龐大的物理能量(人員、資金、設備、技術)排山倒海而來,自己的景只會比現在更慘,更苦。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分析,當前的台灣經濟不佳,幾分是國際因素,幾成是區域因素,又有多少是台灣自己的因素。
因此,服貿是什麼就不重要了,政府再怎樣說破嘴,掩住耳的人如何能聽得進呢?現在有一種聲音表示,政府在宣傳上甚至不敵民間的傳播效果,即使是事實,其實那都是枝節,關鍵在於,有人根本不想花腦筋去「懂」,自然再怎麼民調,還是有多數說「一知半解」。他們根本不想懂!
政府有諸多技術性作為值得檢討,但如果不能看到台灣多數人認為「兩岸愈交流,愈討厭中國」,不能從中找出原因,並從根本解決,服貿暴亂仍然會在下一波,以另一個問題被發動。
學生深知抗馬比抗北京易
至於北京說,要由台灣內部找問題,例如台北國民黨內高層的權鬥;又如,台灣即將在今年有七合一選舉等等,話都沒錯,但不夠全面。台灣的學生看不到未來,也沒有什麼好輸,現在的所有利益和好處,多數由國民黨權貴收割,未來的一切,又將被想像中的洪流衝進自己小小家園所,改變既有的一切,他們看到的不是「機會」而是「畏懼」,於是,說什麼都沒有用,對抗北京他們未必敢,對付台北的馬政府他們可勇氣十足,因為再怎麼造反,台北的政權不敢對學生下重手。北京呢?
仔細想,也許這就是台灣人民如何都不愛中國(北京),怕中國、厭中國的深層次理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