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5年5月1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劉敏莉 思匯政策研究所高級項目經理>
丁屋政策自實施以來所引發的爭議不斷,面對着「丁權無限,土地有限」的現實,政府歷屆主管土地決策的官員均表示要就政策進行檢討,但結果皆以涉及歷史背景和其他複雜因素為理由,不斷逃避檢討政策的責任。
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在處理有關建屋需求與土地供應上的取態一直被受批評。在2012年1月的立法會會議內,當時的發展局局長便指出,政府並沒有掌握六百多條認可鄉村每條村合資格人士對丁屋的需求,因此無從作出整體的估計。
丁屋建屋範圍 不斷放寬
但在同年10月,發展局公布在政府的1,300公頃可供興建住宅用途的土地儲備中,約有932公頃(佔七成)被劃作鄉村式發展(即可建丁屋土地),只有約391公頃為一般住宅用地。當局在未有掌握整體需求的情況下,卻把七成的住宅用地預留作鄉村式(丁屋)發展,這樣的推算邏輯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即使發展局局長曾在立法會會議內強調,小型屋宇政策的執行情況是以可供合資格原居村民申請建屋的土地為限,而非以估計合資格的原居村民人數作主導。換句話說,如「認可鄉村範圍」和周圍300呎地方的「鄉村式發展」土地被用盡,有關的申請便無法獲得通過。但回顧過去十多年的紀錄,政府不斷放寬丁屋的建屋範圍,不少新界地區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及發展審批地區圖已獲城規會批准或修訂,用意是指定發展和擴展鄉村的土地,以滿足小型屋宇的需求。根據規劃署的說法,擴大「鄉村式發展」區範圍的依據,主要是來自村長就未來十年原居民建屋需求的估算,然而,這些預測的數字,往往由寥寥可數的住戶數目,發展為以倍數激增的族群。由此可見,當局在處理有關供求的問題時,言行並不一致。
涉利益集團 恐惹軒然大波
翻查歷史,政府當年頒布政策之時已強調這只是一項中短期措施,目的是要簡化程序,讓原居民更容易申請批建小型屋宇,並同時提高新界鄉郊地區房屋的衞生標準和改善房屋質素。然而,政策被實施多年後,有關的決策官員及利益相關人士彷彿選擇性地忘記了「中短期措施」這個重要的政策內容。即使政策的執行已為社會帶來各方面的問題,以致原居民和非原居民之間的矛盾加劇,但為官的卻對政策的漏洞視而不見,繼續按章辦事,拒絕檢討。
作為政策的直接得益者,原居民利用政策賦予他們的權利去申請建屋,這是無可厚非之舉。然而,部分土地發展商,利用政策的漏洞而去進行房地產開發及炒賣。即使審計署在1987及2002年的報告中亦提出丁屋政策被嚴重濫用的問題,但有關的政府部門完全沒有採取執法的意圖,更沒有提出全面檢討政策的計劃。因此,丁屋政策發展至今已完全偏離其原來的目的以致問題叢生,政府實在難辭其咎。
全面評估漏弊 助鄉郊規劃
筆者相信,對於政策的漏洞而造成的問題,當局早已心裏有數,但由於政策的去留關係到不同利益集團在政治、權力、土地及法律上的角力,檢討方案一旦被落實執行,這必引起軒然大波,所以即使重提檢討的理由有多充分,丁屋政策始終都是歷屆政府「動不得」的項目。香港目前正面對住屋需求殷切但住宅用地嚴重短缺。在今年施政報告中,鄉郊土地被視為香港房屋發展的重要土地供應來源。如政府就檢討丁屋政策的取態不變,在未來開發土地的過程中,牽涉多方人士或團體在土地爭奪上的角力將不斷重演。作為土地監護者的政府,到時定必成為磨心,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局。當局應在開發鄉郊土地的前提下,盡快對丁屋政策的成效與漏弊進行全面的評估及檢討,以決定政策未來的去向。此舉不但順應民意,更有利於對新界的鄉郊土地進行全面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