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亞投行孤立美國 防美經濟狙擊

<轉載自2015520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國際棋盤 撰文: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治學文社成員>
「一帶一路」戰略有助修正之前「走出去」戰略所引致的問題,並為之提供路綫圖和大戰略,其效果頗為立竿見影,中國隨即在創立亞投行一役中初奏凱歌、一鳴驚人。
筆者今回想道出故事的另一面,分析出近期中國的外交成功,實有賴於美國外交思想的陳舊過時,以及美國在試圖把中國融入其主導的世界體系時的極大誤算,造成目前近乎欲救無從的局面。
事緣在2005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力克(Robert Zoellick)向中國施壓,敦促北京早日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不要只管搭美國的便車,逃避國際責任。這既反映出美國對中國的「負擔轉移」(burden shifting)策略已看不過眼,同時亦標誌着美國欲以其「融合」策略(strategy of integration)來同化中國,使之進一步融入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裏,就像二戰後美國對德國和日本那樣如此這般炮製。
這策略的前提是美國假設中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融入美國的世界體系,要麼挑戰美國——以當時的中國國力,後者根本不是個選擇;既然中國不能挑戰,那麼就只剩下融入一途,這樣美國就可穩坐一哥寶座,連跟中國爭霸也省掉。
不融入不挑戰 中國走第三條路
可能受到成功將德國和日本融入世界體系的經驗所影響,美國似乎從沒有懷疑這策略用在中國身上會出甚麼問題,但只要細心一想,其實不難發現融入與挑戰兩者都不會是中國的選項:為何中國會擁抱一個與她國內外利益背馳的自由主義制度?而與最強大的美國和她的盟友開戰更是天方夜譚——美國錯就錯在誤以為這是個純粹的二分法,殊不知中國還有第三個選擇,就是既不融入,也不挑戰,這樣就打破了美國的算盤。
因此,中國決心做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之不過是以自立門戶,而非加入美國主導的制度的形式實行,再加上美國遲遲未能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全球金融機構,這就埋下中國創立亞投行等非西方機構,繞過目前的世界體系的伏筆。
同樣地,美國似乎也沒料到新興大國之間會深化合作關係,以掙脫美國的控制,這一誤算造就了金磚五國(BRICS)的成立,令美國的「融合」如意算盤又一次落空。
最近美國也開始發覺大事不妙,在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篇題為《修訂美國對中國的大戰略》的特別報告中,重點批評現時美國的「融合」策略,指該「大戰略」(其實連大戰略也談不上)變相在幫助中國坐大,令美國在亞洲的首要地位受到威脅,長遠而言將令美國的全球力量受到挑戰。
報告明確指出華府需要一套嶄新的大戰略才足以有效平衡中國,同時強調這大戰略不能再建基於圍堵政策(containment)之上,亦不是靠摒棄現行的「融合」策略便可以,而務必要涉及關鍵性轉變才可扭轉局勢。可是圍堵政策自冷戰以來沿用至今,可以改的話早就改了,又何須等到今天?
圍堵耗費軍力 全球化下失效
圍堵政策非但是冷戰時代的產物,也是核時代的產物,就算不嫌它過時,也務必先要了解它所反映的是歷史的異常現象(anomaly,如冷戰、核時代),因而切不可「一本天書用到老」。冷戰結束後,在缺乏一個清晰和具決定性的威脅(即蘇聯)的情況下,本來就早該棄用,特別是圍堵政策中的軍事威懾需要大量資源維持,冷戰後繼續使用簡直是白白浪費資源,且不說美國總統根本沒有與中國開戰的決心與把握,中國亦無意跟她打。
然而,美國圍堵政策之所以失效,當中最關鍵的原因乃全球化——跟蘇聯不同,今時今日中國與美國相互依賴程度相當高,令圍堵本質上已失去其原本作用。而對延續美國霸權極為重要的同盟體系,也不是想像中般牢不可破,美國的盟友基本上都是中國的貿易夥伴,一些對中國有相當的依賴程度,只要與中國沒有重大的利益衝突,他們在必要時會倒向中國一方,如韓國和亞投行一役中的英國。換句話說,目前美國的外交板斧可說是全盤失效。
因此創立亞投行一役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它標誌着美國自2005年或更早實施的「融合」策略的破產,反令中國成為自立門戶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連美國的一眾傳統盟友(如英、法、德)也公然抗命,投向亞投行懷抱。
圍堵思想過時 美轉向俄示好
地緣政治上,明顯中國已打破了在200911年的外交災難後,由美國所布下的包圍。而從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地理分布(見圖),亦可看出成員國已盤據整個歐亞大陸,外加金磚五國為掎角之勢,有反過來孤立美國之勢。隨着中國有自己的一系列非西方主導全球治理機構,美國已不再是全球體系的唯一「擔保人」,中國與美國分庭抗禮之勢已成,美國一強獨大的日子正式進入倒數。
在新的大戰略出台之前,美國對此基本上是無計可施的,在外交關係協會的報告中亦明顯看到這種近乎絕望的情緒。報告作者認為中國只有從根本上崩潰,才可為華盛頓解除系統性平衡北京的義務,因為即使中國在經濟上蹣跚而行,其增長亦一定會超過美國,因此並不能消除美國在亞洲及以外地區的威脅。
近來美國轉而向俄羅斯示好,應該是這種心態的反映,令她不得不實行自烏克蘭危機後的外交轉向,但上述「中國只有從根本上崩潰」的一段更反映出美國今後或又將加大狙擊中國經濟的力度,令中國經濟甚至中共統治「從根本上崩潰」,北京對此不得不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