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一「馬」失蹄 百年大黨命懸一線

<轉載自20141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本周三(3)正式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以示對國民黨在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的重挫負責。然而,在馬英九宣布請辭後的三天裏,國民黨一眾副主席卻呈現「樹倒猢猻散」的熄燈氛圍。雖然馬英九強調,國民黨成立120年來從未被失敗擊倒,今天也一樣能重新站立起來,可今夕不同往日,這次危機來自於國民黨頂層,重新「站立」還有可能嗎?

多維新聞網評論文章稱,一般來說,不管外界如何評價國民黨的未來,只要政黨組織不垮,國民黨依然存在捲土重來的可能。但目前國民黨遭受的是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民心背離,甚至在頂層組織上出現了斷裂,這無疑是繼1949年國民黨撤退台灣,敗走麥城後的第二次危機,可謂是對這個百年大黨最大的挑戰。

黨主席成燙手山芋

從國民黨黨章可知,主席缺位時,由副主席依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之順位代理之,並於3個月內按第一項規定選舉新主席,補足原任所遺任期。也就是說,馬英九辭黨主席後,必須3個月內召開臨時全代會,討論是否修改黨章並改選,在這之前,將依副主席順位代理。目前國民黨尚有5名副主席,依序是曾永權、洪秀柱,即將卸任的嘉義市長黃敏惠,新北市長朱立倫,連任失利的台中市長胡志強。

但此前,在「九合一」敗選當晚,黨秘書長曾永權已經遞出辭呈;而台北市長郝龍斌翌日也宣布辭去副主席一職;緊接著121日,台灣副總統吳敦義亦跟進請辭國民黨副主席;代理主席一時間變成燙手山芋。這一系列的請辭讓人稱「小辣椒」、排位第三的副主席洪秀柱忍不住對外發:「該輪誰就是誰的責任」,「黨到這個地步都走光,誰來維持運作?」,「大家都跟辭,那國民黨要怎麼辦?」

雖然最後通過馬英九和吳敦義在中山會報後單獨討論,吳敦義基於黨內團結,最後同意將留任到新黨主席選出為止,暫時代理的黨主席並辦理新一屆的黨主席選舉,這才勉強穩住了大局。這場鬧劇雖以有驚無險收場,但依舊暴露了國民黨當下的窘境。從眾位副主席的態度來件,國民黨主席的位置儼然不存在競爭力。黨主席作為政黨最核心的代表,是維繫政黨組織生命的「氧氣」,而如今這個位置變成了燙手山芋,這無疑是在告訴外界,國民黨作為政黨組織已經命懸一線、頻臨瓦解。

總統兼任黨主席 鞏固權力最好方式

此外,馬英九請辭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在侵害國民黨的未來。由於國民黨黨章規定「總統兼任黨主席」,馬英九請辭後是否需要重新修改黨章也是一大亮點。首先從政治安全角度上考慮,修訂黨章,是為防止黨內「中生代」為競逐大位引發內鬥,而影響黨內權力的平衡。事實上,台灣不同於大陸,台灣自身的政治體制及政黨政治的設計,是透過普選產生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因此其地位遠遠高於「執政黨」主席。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地區領導人兼或不兼黨主席,其實無足輕重。其次,從「黨」與「政」在民主政治中的主從關係看,台灣領導人兼主席反而容易造成「黨政不分」,甚至增加與「在野黨」之間的摩擦。總統不再兼任黨主席,反而可以讓總統專心致志於政務,避免「大權獨攬」的現象。

這種只考慮政局而不顧政黨的單線條思維,無疑是皆大歡喜。但是,回到國民黨未來的話題上,此改變卻弊大於利。眾所周知,保持一個政黨的生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執政。而國民黨黨章中所設立的「總統兼任黨主席」,就是要把總統位置綁架在黨主席上,這無疑是鞏固權力最好的方式,即所謂的「黨政合一」。雖然這一帶有復古的政黨思維是不被大多數民主人士所接受的,但是「黨政合一」的確是維護政黨生命的強大後盾。要知道,大陸政黨一直都強調「黨性」,恐怕也正是這個道理。可見,若因馬英九請辭而就此修改了「總統兼任黨主席」的黨章規定,無疑是在對已經命懸一線的百年政黨的雙重打擊。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這次藍軍的慘敗若進一步分析,絕不能推稱是馬英九的個人責任,或者,與其說一「馬」失蹄造就了國民黨今日的困局,不如說是國民黨自身的文化環境造就了失敗的「馬英九」。早有評論分析稱,國民黨的文化一向拘泥傳統、強調儀式、講究尊卑位階,雖歷經政黨輪替,這樣的習氣始終沒有太大變化。也因此,使得黨不易建立體貼庶民、親近年輕人、開放思維的魅力。同時,地方上,由於派系的長期把持、對立和糾纏,再加上地方黨部建制的官僚化,不僅無助開拓新的基層票源,甚至往往在選舉之中成為內部自我掣肘的力量,更嚴重妨礙新人在地方出線。在這種政治生態無疑是在反向腐蝕這個百年大黨。

新主席須擔起靈魂改造形象重塑之責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馬英九任職內不可能會對以上弊端做出什麼有效的措施。所以,他卸任後,新的主席必須承擔起內部的靈魂改造及外部的形象重塑之責,否則國民黨瓦解也只是時間問題。

誠如馬英九所說,自己卸下黨主席職務對中國國民黨而言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國民黨沒有贏得這次戰役,但不能失去理念和價值。輸掉一場選舉,但不能因此輸掉人民對國民黨的信任。國民黨會不會被打倒是由自己決定,如果國民黨能反省、改革,就永遠不會被打倒。從這點來看,馬英九辭黨主席,也是為了能將更多心力拉回政務,挽回民心。然而這些年來,「執政黨」對社會民意的疏離、對人才培育的漫不經心、對政策大計推動的虛與委蛇,早已讓民眾心灰意冷,才會連藍營「基本盤」都潰散崩離。

可見,如果國民黨依舊墨守成規,將來甚至可能會面臨「萬『馬』失蹄」的悲劇。在老一輩的台灣人相繼離世後,國民黨的「政治老本」早晚會吃完的。如果國民黨看不到台灣新生代的力量,沒有新人挺身而出,就不可能有新理念來重新規劃政黨未來。但面對這樣一場「大敗」,「執政黨」需要時間來消化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並深刻思考眼前的窘境和反敗為勝的出路。只是眼前叫囂、觀望者多,挺身、奮起者少的現實局勢,讓人看不到他們重整旗鼓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