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4年12月17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吳康民>
第1次的「九龍暴動」,策動的是不少國民黨分子。蔣介石集團從大陸敗走台灣,留下不少國民黨「散兵游勇」逃入香港。蔣介石嫡系和權貴都被安排去台灣定居。有權有勢的仍在台灣享受優渥生活,一般嫡系部隊官兵也有「軍眷村」加以收容。唯獨潰逃香港的,被港英當局安排在「吊頸嶺」(後改名為調景嶺)搭建木屋居住,生活艱苦。有的到市區打工,有的就在住地做點小買賣過活。他們仍在希望國民黨會再安排去台灣就業定居。但遙望海峽,赴台無望。於是一肚子怨氣便在東頭村徙置區雙十節掛國民黨旗問題上爆發了。
當年他們到處燒掠,並拿一些愛國工會、學校、國貨公司出氣。甚且在街頭燒車搶劫,禍延外國領事汽車。一時九龍鬧市頓成「戰區」,局勢一度無法控制。後來港英當局,出動英軍聯同警察部隊平亂。由於蔣幫分子後援無兵,加上並不得人心,於是,鎮壓成功,事件方才平息。
極左影響的「六七暴動」
第二次騷亂出於1967年,正當內地「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香港一些左派團體,受「文革」極左影響,加上港英當局戰後一直在港採取老殖民主義的高壓政策。既漠視當局和大資本家對勞工大眾的壓迫和剝削,更對廣大居民的生活福利,就業就學等基本權利缺乏改弦更張的計劃。基層群眾不滿現實和「文革」極左思潮相呼應,加上當年駐港中央機構新華社的錯誤領導,三者結合,遂使錯誤的騷亂,如火如荼。他們並發出「港英從香港滾出去」的口號,實際上與中央最高領導基本政策相違背。因為騷亂不得人心,加上中央最高領導毛澤東同周恩來的對港長期利用政策不變,騷亂終於又由英軍聯同警察強大鎮壓宣告結束。
以上兩次騷亂,原因已查明,結論幾可確定,至今未聞有翻案之說。
「佔中」告一段落
這一次的「佔中」騷亂,雖然因為擾亂市民生活而不得人心,加上當局清場,可能已算告一段落,但各界對肇因的看法並不一致。恐怕這一場騷亂的深層次原因,還需要過一段時間,社會上方可以在評價上取得較一致的看法。
我雖然曾多次著文分析這場騷亂(本人評「佔中」文字,已結集將在最近由天地圖書公司出版),但仍不敢說對這場歷時兩個半月的騷亂的種種根源已查明且分析清楚。我認為,需要有一段時間以後再來回顧,方能理清來龍去脈,方能逐步消除社會上引致騷亂的多方面矛盾,方能提供當局改善施政的良方。
分析佔中 眾見紛紜
目前社會上和輿論上對佔中的分析大多流於片面性,論點頗難服眾。有說這是外國勢力要在香港策動的一場「顏色革命」,有說是年輕人跟在政棍們的屁股下,反對不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更有說是青年人不滿進入社會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況且來日成家上樓不易。還有說青年人就是不滿現實,就是有反叛性格,於是參加到這一場騷動中來。總之,理由都有一點合理性,但並不全面,因而未必服眾。
還有一點,我認為是回歸以來,我們的青年工作不到位。沒有針對青年人的特點,認真做好青年工作。日前香港青年工作機構不少,青年組織也不少。比較有點成效的,不外是權貴二代的有關組織。但他們只是一個局限於家族和社會階層的組織,有家庭教育和物質背景作後盾。廣大青年人的社會組織,仍然是散漫的,缺乏針對性的,這值得當局和有關青年組織加以檢討。
學校教育也是一大問題。學生從小沒有接受國家民族觀念的教育,也缺乏歷史史觀。香港青年學生,似乎是無根的,沒有國家民族的自豪感,也對源遠根深的中國文化缺乏認識。語文水平日益低下。大學生未必能寫一篇流暢而稍有文采的語體文,更遑論能寫一篇淺白的文言文了。英語水平也頂多能應付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