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重返對抗不是明智之舉

<轉載自2016112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王彥晨 台灣資深傳媒人>
台灣的外交部最近重新啟動「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網頁,以及港媒早前報道台灣軍情局重新發展在港的間諜組織,這兩則新聞透露出不尋常的意義:台灣正在重返與中國大陸對抗的老路。但是,兩岸煙硝味再起,對台而言並非明智之舉。
兩岸或進入新一波「冷對抗」狀態
外交部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期間曾在官方網頁專門臚列北京打壓台灣在國際空間的事例,這些證據說明,大凡北京出手,台灣在各種國際場合,往往必須屈辱吞下包括名稱、實質等各項不合理待遇。馬英九政府時期,外交部停滯許久不曾再有新資料公布,但最新的頁面上公布了今年以來到11月至少有12件事例。據外交部說法是,因應立委要求而為,但實際上,這透露出台灣對於北京的不友善已經開始「記帳」。
記了帳,早晚就要算帳。帳面上這麼敘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比利時政府於本年418日舉行鋼鐵部門產能過剩及結構調整高階會議;業界代表參與的會議結束後,比國受中國大陸代表團施壓,請我團勿出席是日下午的高階官員對話會議。這是今年最早的一件。最新的一件則是「1117日,馬前總統受邀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華人經濟峰會開幕式』,並發表專題演講,惟因陸方介入,主辦單位在開幕式上發放的大會手冊中,將馬前總統頭銜由『前總統』改為『前領導人』」。
另一方面,親北京的港媒早前報道台軍情局駐港間諜全面啟動,甚至連人數、站數等細節也清清楚楚,報道中說,「目的是破壞香港落實『一國兩制』,製造國際輿論,以阻撓『一國兩制』模式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
將兩則指標性的新聞綜合來看,至少有以下的意義:一、台灣「綠委」要求政府部門重新激發對抗北京外交打壓的敵我意識;二、重新回到阿扁時期的自我防禦氛圍;三、台灣反制行動雖在香港進行,北京已有警覺;四、兩岸很可能進入新一波「冷對抗」狀態。
兩岸政府彼此不信任 遭殃的是民眾
日前台灣派往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袖代表宋楚瑜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的10分鐘寒暄,在台灣被擴大解讀。但筆者指出,這是宋個人政治勝果,卻只是兩岸關鎖交流大門的細微小縫。大陸涉台學者遭到台學者冷嘲熱諷,但無論如何,台灣仍必須務實來看,同時冷靜評估實質利益的核心,當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已經公開宣稱上任第一天就叫停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則蔡英文政府始終緊抱親美日、抗中國的路徑是不是行得通,實在大有問題。
重新佈建台諜網、再度啟動外交打壓記帳本,一是積極釋出敵意、一是消極內銷敵意,除了鞏固反中立場,沒有實益。對北京來說,千萬不要陷入北風寓言裏用更強大的北風吹拂路人要逼他脫衣;對台灣而言,也不是打壓幾次、反制多少、突圍幾次的問題。關鍵在於兩岸政府彼此的不信任與對峙,遭殃的則是民眾。
香港青年新政游蕙禎打算寫信給總統蔡英文,指《中英聯合聲明》對新界主權誰屬仍成疑。雖游蕙禎表示信沒有寄,但港台之間的陌生,讓人很容易憑藉想像而有脫離現實的指望。蔡英文政府現在頭痛的內政問題已經夠多了,犯不着再去撩撥北京的虎鬚;回頭應該想一想的是台灣的民生經濟,好好讓民眾過得開心點,不必忙着找敵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