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6年11月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任後外訪的首站,不是傳統盟友美國,也不是亞太盟友日本,而是中國——一個被其前任視為威脅的國家。
杜特爾特其後更在北京揚言,要與美國「分道揚鑣」。
杜特爾特分手論 美外交尷尬
聽說消息傳出之後,震動華府。雖然杜特爾特向來語出驚人,但事件凸顯美國外交情報界事前並未做好充分準備,致令華府尷尬,實在是一件重大外交事故。有人甚至認為,美國主管外交的克里失職,需為此問責而辭職下台。
事件經過傳媒發酵之後,除了演繹成美國的一次外交挫敗之外,還凸顯杜特爾特不按章法出牌的風格。對這種或樂觀或悲觀的民間情緒,無必要反應過度,更重要的,是思考棋局變化背後的真正原因,密切注視局勢發展,及早籌劃下一步的應對之策。
因為假如外界有印象認為,菲律賓最近的「叛變」是美國的一次嚴重外交挫敗,那麼,只會增強下任美國總統聯合其代理人制衡中國的決心,以挽回面子。眾所周知,美國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實際上是奧巴馬與希拉莉共同倡議的,主要是透過離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的方式實現:一方面透過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如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將中國關進美國主導的規則籠子裏;另一方面則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支持,把傳統的地區盟友轉變為代理人,負責出手及出口,達到制衡中國的目的。新加坡便是個好例子。
美失菲代理人 恐挑港台為棋子
假如局勢真如外界所理解的那樣,美國失去了菲律賓這個代理人,因而為中國在南海的東面打開了一個窗口,美國也必急於堵塞這個缺口,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這些傳統盟友不在話下,會否加強對緬甸、越南、老撾的工作,中國宜保持警惕。更令人憂慮的是台灣和香港。
從地緣政治角度,美國利用台港作為圍堵中國的棋子,是最適合不過的。難怪有人預測,美國在香港及台灣的工作,會作出重大的調整部署。相信兩地的社會問題和政治鬥爭,明的暗的都會從此變本加厲,香港和台灣都會太平不再。不過這些問題,相信北京的決策者已然作過精細的推算和部署。
不過從好的方面看,「杜特爾特震撼」也顯示了南海周邊國家回歸務實外交的路綫,從國家利益出發,尋求在「亞太再平衡」之外實現「再平衡」。第一個「再平衡」,是美國為着其本身利益,而驅動亞太國家扮演「平衡者」對付中國;而第二個「再平衡」,則是亞太國家以自身安全和利益作根本考慮,務求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達至平衡。菲律賓政府前後的變化,正是演繹這觀點的活生生例子:以前只會迎合美國的需要,現在則更多地顧及自身利益。
外交政策大變 華僑影響力大
對於菲律賓為何在短短數月內一百八十度扭轉外交政策,目前外界普遍歸因於杜特爾特個人的想法和作風,而忽略了另一股重要力量——菲律賓華僑的影響力。有人指出,圍繞着杜特爾特的親華領袖、華人團體,尤其是福建幫,都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他們陳述了以國家及人民利益為重的理由,起了翻天覆地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這位新科總統近來的親華言論,口徑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如出一轍,實際是這些華人團體潛移默化下的作用。
在小國與大國的相處之中,小國的外交選項簡而言之可劃分為3類,即制衡(balancing)、追隨(bandwagoning),以及對冲(hedging)。面對不明朗的環境,無論選擇制衡或追隨,都有可能產生不必要的風險。從國家利益考慮,小國通常不會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面。因此,在中美競爭之中,東南亞國家一般都選擇對冲,避免選邊站,既能分享中國發展的經濟紅利,又能抵銷中國崛起所觸發的安全風險,菲律賓也不例外。
阿基諾三世上台之初,就曾展現過對華的友好態度,只是到了2012年黃岩島事件爆發後,才在美國的唆擺下,充當了白宮「亞太再平衡」的馬前卒,對華政策也由「對冲」變成近乎於「制衡」。中國也別無選擇,對菲律賓旅遊以及農產品採取反制措施。
白宮易主前 菲外交調整窗口
中國是菲律賓最重要的客源國之一,英國廣播公司早前曾援引一份來自菲律賓旅遊部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的旅遊警告發布四天後,僅菲律賓長灘景區就損失5億比索,這還不算其他雙邊貿易的損失,以及因而流失的就業職位。
可見阿基諾三世的制華政策,在未收到美國提供的好處之前,已然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杜特爾特近來看似出人意表的言論,不單反映他的個人態度,還代表了那些在阿基諾三世錯誤外交政策下利益受損的民眾心聲。
杜特爾特可能看出,在美國大選白熱化階段,華盛頓根本無暇顧及馬尼拉的訴求,奧巴馬已變成「跛腳鴨」,那位主張「亞太再平衡」的前國務卿仍未真正入主白宮,馬尼拉應該珍惜這個稍縱即逝的戰略窗口,重新調校對華政策,令菲律賓經濟重回正軌。
究竟杜特爾特是鹵莽偏激,還是精明幹練?或許無必要分得太清楚。因為無論如何,對中國來說,均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不過,我們必須冷靜看待局勢變化。當11月美國大選塵埃落定,這個戰略窗口便會關閉。新任美國總統為了一吐烏氣,建立強勢形象,勢必重新聚焦亞太及南海。屆時杜特爾特能否抵擋華府的施壓,還是順勢再作調整,似乎是更應受到關注的問題。
華秉持友好睦鄰 沒永遠敵人
對於菲律賓方面伸出的橄欖枝,我們當然要歡迎,面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還是要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政策,建立睦鄰友好關係。中國崛起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應該有自信,明白到任何人或國家,都沒有足夠力量,策動所有人去包圍中國,因為這注定是違反國家利益的,也就是違反了政治的鐵律。這一點,19世紀英國首相帕默斯頓早就講過:「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