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6年11月23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殲-10S戰機女飛行員餘旭遭遇事故身亡引發全民關注。實際上,不只餘旭,據統計2016年1月至11月,中國陸海空三軍共墜毀10架飛機,造成7名飛行員身亡。
據悉,損失的10架飛機包含中國海軍一架殲-10A、一架殲-11BH、兩架殲-15,空軍一架殲-10S、兩架殲-10A、一架殲轟-7A,航校一架教-8,陸軍一架米-171;事故導致海軍2人、空軍1人、航校2人、陸軍2人身亡。
根據此前經驗,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成飛)研製的殲-10A/S戰機墜毀多為發動機故障,俄制AL-31FN因設計存在先天不足已導致了多起類似事故。而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瀋飛)生產的殲-11BH、殲-15墜毀多為飛控系統故障造成。
據悉,成飛研發的戰機包括殲-20、殲-10A//B/C、「梟龍」,前兩型將在未來成為中國空軍的中堅,「梟龍」則在海外「開了花結了果」,不僅大量裝備巴基斯坦,也已獲得緬甸的訂單。
瀋飛在產的戰機包括殲-11B、殲-15、殲-16和殲-31(FC-31)。殲-11B大批量裝備了中國海空軍,該機是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來,安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殲-15艦載機主要裝備航母,但產量始終無法跟上遼寧艦戰鬥力生成的需要;殲-16產量仍較小;殲-31受資金壓力,進度緩慢。
11月17日,社交媒體流傳一篇文章借成飛「老工程師」之口,批評瀋飛製造的飛機頻頻墜毀,並揭開瀋飛在研製軍機過程中的種種黑幕。
文章最大的看點在於成飛在中標隱身戰機方案後,瀋飛通過中航工業運作試圖迫使殲-20總設計師調至北京,由瀋飛來人接手。但在楊偉本人的拒絕和空軍高層的施壓下,殲-20才得以順利誕生。
據官方信息顯示,2009年中航工業調整了611所(成飛設計研究所)和601所(瀋飛設計研究所)的人事職務:楊偉不再擔任611所所長職務,轉任中航工業副總師,由601副所長季曉光任611所長;而孫聰不再擔任601所所長,轉任中航工業副總師,由611所副所長趙民任601所所長。
就在殲-20項目啟動研發的當口,中航工業對楊偉這種明升暗降的調整在當時受到多方質疑。報道稱,楊偉本身就堅決反對這種調整,「我楊偉的辦公室就在這裏,不在北京」。這一調整也遭到空軍高層的阻撓,強調殲-20項目必須由楊偉負責,若改變,便不撥款。後該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不過,瀋飛還是參與到殲-20項目中,主要負責該機後半部分研製。但殲-20剛面世就因後半部分的隱身問題飽受詬病。
文章嘲諷瀋飛精通的不是軍機研發,而是政治鬥爭,並冠以「瀋陽幫」之名。從1961年成立之日到如今,瀋飛一直靠研製殲-6、殲-8戰機和仿製蘇-27戰機過活。但其不思進取導致殲-7流產,後由成飛繼承並發展出超過10種型號,殲-8雖進入軍中服役但始終難堪大任,殲-11系列、殲-15仍是問題不斷。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中國航空實力與美蘇等國的差距被拉得愈來愈大。
就在瀋飛仿製蘇-27的當口,成飛則在經費不足的困境中繼續研製殲-10戰機。文章稱,中航工業通過運作試圖讓殲-10胎死腹中,但江澤民的視察並追加撥款使得這款三代戰機順利進入空運服役,並改進出殲-10B/C等先進三代半戰機,相反,瀋飛仍在吃蘇-27的老底。
前些年,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計劃升級改進殲轟-7A為殲轟-7B,驗證機順利亮相,但由於定位與瀋飛殲-16相同,因此西飛殲轟-7B最後不了了之。西安紅旗發動機廠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也被瀋飛通過運作無償調撥到瀋陽黎明發動機廠,結果渦扇-10至今還不成熟。
雖然同屬中航工業,但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戰機研發商,成飛和瀋飛在作戰飛機必定有直接競爭,上述文章雖然無法證偽,但兩者之間的幕後競爭毋庸置疑。
從結果來看,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的最佳產品,非殲-20、殲-10B、運-20、轟-6K莫屬。其中殲-20、殲-10B為成飛產品,運-20、轟-6K為西飛產品,而仍在進行仿製工作的瀋飛則沒有拿得出手的展品進行實機展示,僅有殲-31和殲-15模型。
從軍方的態度看,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對殲-20讚不絕口,稱對其非常滿意;中國海軍少將尹卓在評論航母時,稱遼寧艦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戰鬥力,但因為艦載機(瀋飛殲-15產能跟不上航母)的原因使得時間大大延後。
2016年中國軍機頻繁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