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抗爭損港元氣 專注軟硬規劃

<轉載自201582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葉兆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筆者最近去南京走了一趟,除了參觀了一些極具歷史意義的地方,例如中山陵,和簽署中英南京條約的南京靜海寺紀念館;也有機會聽聽一些內地官員對江蘇省發展的計劃。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官員介紹,江蘇省有47,726家有規模的工業企業,每年的實際利潤有4,189億元,連續7個月居於全國首位,佔全國工業利潤的14.79%,增長速度亦比全國平均速度為快。他們的工業中,電子、汽車、醫藥和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8.3%12%16.3%8.4%,均高於工業平均的增長。江蘇省每投資10元,就有超過3元是投放在高新科技的產業,5元投放在工業技術改造,可以看到他們整個方向都是走向高增值,高技術及高利潤。
江蘇千人計劃 大吸專才
江蘇省為了吸引各地人才,近幾年推展了千人計劃,向世界各地的專才及優才招手,給予優惠的待遇及研究經費,吸引更多人才落地江蘇。雖然不是每一個計劃都成功,但這類計劃已經加快江蘇省整體的科技發展。官員亦強調政府希望工人的收入能夠隨着整體經濟發展而增長,期望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能夠有力、到位地改善人民的生活。透過工資的增加和對低收入工人的保障,收窄貧富懸殊,拉近城鄉收入的差距。
內地發展的速度,無論在軟件和硬件都令人刮目相看。他們的城市規劃,環保用電及科技的發展都可以給香港一個好好的學習機會。內地的地方運用,資金和政策的配合都比香港優勝,因為他們能夠廣納百川,對一些海內外著名的學者及技術人員提供良好發展的環境。
香港在這方面實在需要抓緊時間,作出戰略性的部署,否則我們的優勢很快會消失,希望內地和香港有更多的良性互動。
港空間有限 須重質不重量
另一方面,內地的消費能力迅速增長,無論是餐飲和食物都比香港貴。在南京路的超市(Market Place),人民幣200多元一公斤的美國進口的車厘子,16元一個的新西蘭奇異果,實令人咋舌。走進溜冰場,盡管是60元一節的入場費,但都是人頭湧湧。所以,內地人士的高消費能力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商機。
香港地方空間有限,香港可以依賴的發展方法一定是質素(Quality),而不是數量(Quantity)。價值高,數量少(High value and Low volume)的模式更適合香港。
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薄利多銷及廉價的旅行團去支持香港的旅遊發展。當遊客少了一點的時候,不用作太大的反應。反之,我們應該反思一下香港是否能夠吸引高質素的遊客,能否提供一個高質素及有品味的旅遊經驗。
群眾運動 徒損香港元氣
香港仍然有世界上卓越的高等學府,醫生、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廚師等等,香港的發展是需要彼此的參與及投入。提升質素,發展高效益,高增值的服務和產品,對香港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選擇,而是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
近年來,在政治及各方面的紛爭及內耗已令香港呈現了筋疲力盡的姿態,鄰近的城市、國家不斷發展,而香港並沒有在政治紛爭中成長。更可惜的是,熱衷於這些政治活動的青年人有增無減,恐怕各種勢力只會提升衝突的力度,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不斷的群眾運動,只會令香港的元氣不停受到侵蝕而已。無論如何,若香港定位做一個國際的大都會,希望能夠與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相比,需要以高質素的服務及品質作為起點,不斷強化本身的品牌,不斷優化。回歸理性,追求卓越質素,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