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溫家寶總理的悲情

<轉載自2012年3月17日 明報 筆陣版 作者:吳康民 >
 
溫家寶總理在任中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舉世矚目,中外記者雲集,會議長達3小時。
 
本來,溫總理的全面對國情的述和決策,應見於他在人大會議開幕那一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但大家知道,政府工作報告是「集體創作」,缺乏溫總的個人風格。而且幾經刪改,只能四平八穩,難見真章。而記者招待會,卻是即興發言,並回答記者刁鑽而尖銳的提問,其感情流露及肺腑之言,都在在值得細味。難怪有報章的標題說﹕「感言情動全場」。

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說的這一段話﹕「我真誠希望,我,連同我這一生,給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它忘記,並隨我日後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

人民怎會忘記呢。新中國建立以來,有3位好總理。第一位是擔任總理27年的周恩來,忍辱負重,力挽狂瀾。在晚年病重之際,仍遭受「四人幫」特別是江青的誣陷和折磨,要插贓嫁禍。在「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同時,把早已澄清的「叛徒」問題,重新炒熱。以至鞠躬盡瘁一生的周總理,在臨終之前,仍口中念念有詞,說「我不是叛徒,我不是叛徒」。

第二位是鐵腕總理朱鎔基。他以不留情面、鐵腕施政著稱,也說了許多有性格魅力的話。他在開始當總理時,便說了「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在打擊某些高官和高幹子弟等權勢人物的貪腐事件時,說了如下的狠話,「先打老虎後打狼,更準備一百口棺材,其中也有我的一口,可以同歸於盡,換來長治久安」。

人民不會忘記

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總理,在他逝世的時候,雖然「四人幫」下了禁令,但十里長安街,萬人空巷站在路前悼念的情景,至今想起都仍然令人十分激動。

朱鎔基退休10年,絕跡官場,不問時政。在任時便不是拉幫結派,更不到處題詞。退休後便讀書拉二胡以自娛。但是他的書一出版,洛陽紙貴,這是他稍感安慰的。

溫家寶為什麼希望人民要把他忘記呢,因為他壯志未酬啊!他的種種施政,都給人譏為「政不出中南海」,社會上的阻力是多麼大啊!他所力主的政治改革,在中央來說,的確是曲高和寡。甚且有些話在內地報章卻給宣傳部門刪掉。有的人為了抹黑他,還編造他家人的許多謠言。所以在這次記者招待會後,外國的傳媒的評論是﹕自信直率而略帶傷感。

他在記者會上說﹕「擔任總理期間,謠諑不斷,我雖不為所動,但心裏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這種痛苦不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而是獨立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對社會感到有點憂慮。」是的,流氓作家余杰還在香港出版了一本《中國影帝溫家寶》,諷刺他只會「作騷」呢。

曲高和寡的政治改革

溫家寶力主要推行政治體制改革,這是繼承鄧小平生前倡導的遺願。但是當前既得利益集團在政治經濟領域中的控制根深柢固,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對權力制衡的制度化,寸步難行。不是權力核心中人的袖手旁觀,就是有人以五個不搞來對幹。雖然誰也不敢公開反對政治改革,因為這是鄧老頭子生前白紙黑字寫下的遺言。但是,只說不幹,有心人只能徒呼荷荷。

溫家寶肯定烏坎村的民主選舉,並說要「按照這條道路鼓勵群眾大膽實踐,逐步向上」,這就是要求民主制度循序漸進。但是,烏坎村的經驗能否在全國推廣,是否能從村到鄉鎮直上縣市呢,我們還是不能抱太樂觀的態度。
溫家寶說,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但他說,「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

10年總理的道路並不平坦,「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史書將會肯定這位人民的好總理。「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相信在這最後一年的任期,他一定能做好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防止貧富過於懸殊)等五件事情。

我們也相信,時代在前進,溫家寶總理雖然不能說是「做得最好」,但下一任的一定能「做得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