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高雄市長補選總結:綠營大捷無懸念 3黨前景各異

 <轉載自202081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毫無懸念的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民進黨的陳其邁以逾七成得票率(67萬票),大勝國民黨的李眉蓁(25萬票、26%得票),在餘下兩年多的任期出任高雄市長。雖然如此選舉結果,早已預料得到,但仍然有3點總結值得我們探討。

民進黨延續強勢

先,在現在政治形勢之下,民進黨延續強勢。陳其邁在2018年的高雄市長選舉中落敗,之後進入政府內閣、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兩年未夠再選一次高雄市長,今次輕鬆勝出。從蔡英文年初連任總統、民進黨繼續在立法院取得過半數議席之後,已多次分析:在當前兩岸關係、香港的發展,以至是中美角力等格局底下,台灣民眾對任何親中、親共政治勢力的態度,都是敵視和摒棄(可參見87日《明報》,我的另一篇評論〈善用兩岸優勢:國民黨的唯一出路〉)。

當香港這邊拘捕了黎智英、周庭等人,又在《蘋果日報》大搜查的時候,也令到陳其邁在這場本來只屬於高雄的地方選舉,仍然可以打「香港牌」、大講「KHHK」(KH即高雄英文簡寫),而且能夠奏效。在選舉前不久,台灣政壇爆出貪腐案,不同黨派議員都有涉案,這本來對民進黨構成一定打擊(至少蘇嘉全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沒幾個月,就要辭任)。但現在兩岸關係的決裂,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對藍綠議題永遠優先的台灣人來說,民進黨的支持度只會持續高企。

順帶一提,對高雄市民來說,短短大半年時間裏面經歷3次選舉,像這次未選已分勝負的市長補選,投票率仍超四成(41.83%),跟西方民主國家的同類選舉相比,如英國倫敦的市長選舉(投票率常在約四成或以下),這可見台灣民眾對選舉政治的投入;當這邊廂我們因為疫情而要押後選舉,台灣選舉照舊、造勢會也人頭湧湧,算是今天兩地差異的一個寫照。

國民黨改革難見成效

第二,當台灣主流民意對中國的情緒接近全盤排斥否定的時候,一直在賣「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變得落伍而不得民心。從韓國瑜2018年贏高雄市長一刻到現在,兩年未夠,世界早就變得不一樣,香港已是最好例子。很簡單,如果今天韓國瑜仍然是市長,仍然來到香港訪問,我想他未必會再走入中聯辦(當然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也難以估量)。

國民黨如何作出可以得到台灣人青睞的兩岸論述固然重要,但能在黨內找到適合的人才帶領政黨發展,才更重要。以今次李眉蓁為例,她明顯不是跟陳其邁級別對等的政治人物,但國民黨多年來的老毛病,就是那些黨內領袖不願意打硬仗,或打明知會落敗的仗,最後隨便找人披甲上陣,輸了就當事不關己。李眉蓁顯然沒有能力挑戰陳其邁,她舉手投足都充滿尷尬,更不用說爆出她當年「碩士論文全抄」的荒謬。偏偏國民黨就只能找個這樣的人物來參選。

李眉蓁落選,意味江啟臣成為國民黨主席以後,兩戰兩敗。雖然兩次看起來都不是江啟臣之罪,但即使他不需下台負責,兩次選舉都輸得難看,先是韓國瑜創造歷史給人民罷免,然後李眉蓁大敗,都是寫在江啟臣的成績單上。當黨內其他大老永遠保持蠢蠢欲動的狀態下,江實難以在明年國民黨的主席選舉中勝出。這意味着江啟臣或會孤注一擲,爭取在任期屆滿之前,盡地一鋪推行國民黨的改革,或加強議會內的抗爭(像過去數月內的佔領議會),或推出新的兩岸論述。不過,現在國民黨缺乏議席、缺乏影響力,改革也難以看到成效。

民眾黨根基薄弱

最後一點,這次選舉在陳其邁和李眉蓁之後,還有民眾黨徵召參選、本來屬親民黨的吳益政。民眾黨在台北市長柯文哲帶領下,今年初選舉,一躍成為台灣第三大黨。民眾黨的興起,影響着柯文哲參選2024年總統選舉的機會。年初的時候,民眾黨在立法院的政黨票,於高雄拿下近15萬票,但今次補選吳益政只得可憐的3萬多票,就連200萬新台幣的選舉保證金也不能取回,這再次顯示出民眾黨的根基薄弱。

柯文哲的形象,從最初參政的素人背景、超越藍綠的白色力量,慢慢變得投機的藍綠通吃。當年跟民進黨合作、得到民進黨禮讓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早已跟民進黨關係破裂。對柯文哲來說,要參選2024年的總統,除了民眾黨能否在不同地方建立足夠的支持者外,能否奪取國民黨的中間支持者,來得更為重要。這次民眾黨的失利,對民進黨、國民黨來說,都是鬆一口氣。

經過多場選舉之後,選民(和關注台灣選舉的人)如無意外將有一段時間稍作休息,到明年才有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其後是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到時候,選舉結果仍然會像今天一樣優勝劣敗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