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7年1月16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羅台秦 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最近這首《我的祖國》歌曲在網上瘋傳。一首超過半世紀歷史的電影插曲,何故會突然再次「潮」起來?
原來,那是因為台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早前應邀在香港大學演講時,話題說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啟蒙歌,而台下有人說他的啟蒙歌便是《我的祖國》,龍應台未聽過這歌,便問「真的?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於是,有人開始唱起「一條大河……」初時聲量不大,但接下來的每一句都有很多人加入,唱到「聽慣了艄公的號子」時,幾乎變成全場合唱。龍應台想不到反應會如此熱烈,忍不住叫全場拍掌,霎時掌聲雷動。就這樣,此段視頻便在網上瘋傳起來。
此時此刻,一首大陸著名的愛國歌曲在港大的禮堂、在台灣前文化部長面前唱響,意味着什麼?大家有不同的解讀,而龍應台事後也為此撰文,說出她的解讀。本人在台灣出生、讀書及成長,對台灣許多的經典愛情、愛國歌曲,當然耳熟能詳,每當跨越時空聽到《綠島小夜曲》、《中國一定強》這些歌曲,仍然會有莫名的感動!對於《我的祖國》這首歌,在港多年也有很多機會聽到。我覺得這首來自大陸的「紅歌」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不僅因為旋律動人,歌詞也甚有親和力,字裏行間流露出人們對自己國家純真的熱愛,以及對美好將來的嚮往,完全沒有任何教條式字句。就如龍應台在該次演講談到《綠島小夜曲》,雖然是一首情歌,但在不少台灣人心中,那不止是情歌,而是寄託着內心的另一份情懷。
還記得,半年前國際華商協進會為了慶祝30周年會慶,在尖沙嘴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慈善音樂會,邀請了世界級鋼琴家Pami Petteri Karvonen專程由芬蘭來港,與本港著名的愛樂民樂團合作,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澎湃的樂聲令到全場氣氛高漲,掌聲久久未停。
當時有人問我:「華商會是以台商為主體的社團,為何選擇演出黃河協奏曲?」身為會長,我回應:「黃河」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抗日戰歌,選擇黃河協奏曲作為音樂會的主題,別具意義;而且「黃河」一曲除了振奮人心,亦有一股很強烈的感染力,激勵着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奮勇向前,不論是台灣人、大陸人、港澳人士或海外華僑、華人,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都應該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而共同努力。
兩岸同胞你來我往 得來不易
說起團結,本來兩岸由敵視狀態經過雙方多年努力,尤其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落實了兩岸「三通」,2008年中向大陸開放旅行團入境,至2011年開放大陸公民到台自由行。自此之後,兩岸人民的交往日漸普遍,以2014年統計,大陸訪台的人次近400萬,台民訪大陸的人次逾327萬。這種兩岸同胞可以你來我往的現象,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年代不可想像,可說得來不易。
盼雙方汲取教訓 正視史實現狀
還記得馬英九去年發表其任內最後一次的元旦賀辭,寄語他的繼任人必須維護「九二共識」,指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維護兩岸現狀,是兩岸和平與區域穩定的重要資產,任何一位台灣領導人都應用心珍惜,以免讓台灣人民再次面對動盪與恐懼。
可惜的是,蔡英文上台大半年,對「九二共識」一直含糊以對,加上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通電話之類的事,惹起大陸方面強烈不滿,使兩岸關係出現一些令人焦慮的現象,近來有非洲國家與台灣斷交轉而與大陸復交、大陸航母艦隊在台灣東面海洋巡弋等等的事件,令在港台灣人,目睹兩岸關係面臨倒退,難免心有所傷。
本人一直深信,兩岸和平發展、共振中華,才是最符合兩岸人民意願和利益。台獨不單是有違台灣人民長遠福祉,更沒有出路。這大半年來,我們都看到,只要台灣新政府稍有「出位」動作,大陸方面隨即強烈譴責、還以顏色!結果換來的是雙方的損失,何苦呢?所以,希望雙方政府能夠汲取教訓,正視史實及現狀。蔡英文政府若真是為台灣百姓謀福祉,便應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追求兩岸和平共處,不要把台灣人民推上台獨戰車、橫衝直撞。
團結需來自內心真誠認同
另方面,亦希望北京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時,除了堅決抵制台獨,也切勿忘記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尤其需要團結不支持台獨的台灣同胞。但如何能團結台灣同胞呢?團結需要來自內心真誠的認同,不能單靠傳統的社團飲食文化,或是官場上的講辭,甚至在國際間與台灣政府的較力來達到。就算在社團、官場及外交上佔上風,若是會引致台灣人民反感,效果都可能適得其反。
曾經有個具多年兩岸工作經驗的朋友說過,兩岸關係需要靠「心件」及「傾聽」來推動,我對此十分認同。所以,大陸方面在落實兩岸具體事務時,對一些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民間團體需要更加體貼關懷、盡量傾聽,尊重兩岸長期分治而出現意識形態的差異,求大同存小異,包括在一些社團活動場合避免刻意矮化台灣,多顧及台胞的感受,不要予人「以大欺小」的感覺。事情愈複雜,工作愈要細緻,我相信北京政府如能注意到這點,在「和統」路上可以減少很多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