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大陸高官訪台 豈止宣傳統戰

<轉載自201462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陳淞山 台灣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專欄作家>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天將來台訪問,是件大事。
不是因為他訪台期間會不會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設任何前提」碰面,也不是因為他訪台期間剛好是立法院臨時會審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的朝野激戰對立時刻,會不會引發更多難以預料的政治火花問題?當然,也不在於是否為馬習會預先鋪路的政治聯想與揣測!
真正重要的政治重點,應該是兩岸關係發展從此進入官方的正常往來互動模式,雙方是否會藉此建立官方對話與溝通的正式平台,直接面對兩岸的政治分歧與政治難題,為兩岸開啟政治對話與談判鋪設新的政治基石?
因此,該加以重視的政治方向,除了張志軍主任訪台對台灣民眾的政治承受程度與政治衝擊外,更應該觀察兩岸關係發展究竟因此產生何種政治變化?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如何合情合理安排的政治方案或主張會不會陸續出爐?以及大陸對台政策是否會有新的變化?
太陽花學運後 習願調整誤判
事實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不論對台使用的語言跟其以往的領導人有所不同,「兩岸一家親」的溫情喊話基調,與「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觀政治情懷,試圖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與隔閡,同時也在對台政策思維上展現新的領導風格與視野,習總書記在對台人事系統上納入更多了解台灣政治情勢發展的舊屬幹部直接「上呈」對台信息,以多元管道掌握對台的有關資訊及情報,在對台策略上改變以往過度偏重或偏聽國民黨及其系統的建言,逐步擴大與民進黨人士的互動溝通與往來交流。
要走入民間 了解台百姓聲音
因此,對於太陽花學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及衝擊方面,習總書記也開始擺脫原有涉台系統的舊有政治思維與立場,願意用更加務實開放的心態與思維,來定調並反思對台政策的可能盲點與缺失,以免因為偏聽與誤判而造成兩岸之間更大的對立與衝突。
顯然,張志軍主任的訪台,不再只是濃厚的對台政治統戰宣傳,也不再只是偏重與國民黨重要官員及政商權貴的杯觥交錯,而是從北到南更着重於與基層民眾的互動及溝通,也開始與民進黨地方執政縣市首長如高雄市長陳菊展開禮貌性的回訪與善意互動,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台灣、貼近台灣百姓的真實聲音,並藉此調整對台政策的方向與落差。
只談「讓利」 難拉近兩岸歧見
由此可見,這是習總書記對台思維與策略的重要觀察方向,是否可以因此讓內地當局更加了解並體會台灣當前所面臨的政經社會問題,以及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憂心與疑慮?絕對不是用「和平讓利」或「中國情懷」的方法便能拉近雙方「認同」上的落差,便能夠因此解決雙方的認知差異與政治歧見!
因而,張志軍主任的訪台,勢必會到處可見台聯或公民社會團體「如影隨形」的政治嗆聲,在台灣民主多元社會,這是正常的政治現象,不用因此感到憂心或難過,畢竟,兩岸之間的確還有政治文化的差異與政治情結的糾葛必須面對或抒發,這是政治過渡時期大家都必須面對並尊重的政治問題與情緒。
然而,兩岸關係的推動與發展如何藉由張志軍主任的「溝通之旅」,逐漸建構出拉近雙方距離與隔閡的「兩岸一家親」具體互動模式,並藉此發展雙方融合互動的政治互信積累正常過程與基礎,打造一個兩岸政治關係可以正常化開展的新局面,我們相信,這才是張志軍主任訪台可以創造的政治機遇與價值,也才是貫徹其領導人習總書記新思維與新格局的必要方法及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