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9年10月2日 經濟日報 國是港事 撰文:曾仲榮 資深評論員>
已爆發近4個月的反修例政治風暴,仍未有平息迹象,風暴衝擊的層面廣泛,本地商界與中央的微妙矛盾亦浮上水面,內地有輿論更提出,要打破「豪族資本」對香港經濟甚至政治的控制和壟斷。
警示本地商界 要向暴力說不
本地商界與中央過去縱有矛盾,多會私下協商解決,鮮有公開,但在這場風暴中,最先在8月初有親中報章發文,警示商界,要求本地四大家族,即長和李嘉誠家族、新鴻基地產郭得勝家族、恒基兆業李兆基家族和新世界鄭裕彤家族,不要再沉默,以語言及行動對暴力說不。繼而似有多項行動衝着香港商界而來:
一是對英資太古集團旗下的國泰航空施壓,要求他們交出飛越大陸領空的機組人員名單,原因是擔心他們可能威脅航空安全,結果國泰惟有強硬懲處參與反修例運動的激進員工;
二是本地首富李嘉誠兩次就反修例的評論,一次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一次說政府應對香港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都惹來內地輿論非議,甚至有官方背景的中央政法委微博公眾號亦加入批評網開一面的說法,情況極為罕有;
三是與中央關係密切的本地政黨民建聯,一改年初態度,建議政府採用《收回土地條例》大量收地建公營房屋,外界相信其矛頭指向擁有龐大農地的地產商,其後新世界集團捐出300萬平方呎農地給政府,恒基兆業及新鴻基亦表示會跟進和應捐地行動。
瓷器怕缸瓦 財團買怕示威者?
中央在今次政治風暴中,對本地商界尤其大財團顯得不客氣,有近因亦有遠因。近因是中央不滿大財團在反修例風波中的表現。
反修例風暴在6月初爆發後,本地大財團首兩個月都顯得異常沉默,與5年前佔中運動相比,大財團或集團掌舵人在運動爆發後不久,就紛紛出聲反對。今次他們不單沒有出聲譴責暴力,更多次發生大財團旗下商場拒絕警察進入拘捕暴力示威者,或只是借道執行職務。這些做法並非不可理解,因為今次反修例風暴,示威者的滋擾能力或暴力行為都較佔中時高得多,他們會對幫助政府、警察的商家,作出抵制甚至破壞的行為。正所謂瓷器怕缸瓦,大財團紛向示威者的暴力「買怕」就不出奇。
然而,在中央眼中,財團行徑不只是怕事,更助長示威者的氣焰,令違法暴力變得理直氣壯,反而警隊聲譽受重挫,執法行動處處受制,大財團變相縱容暴力蔓延。
若大財團只是怕事,中央還可勉強體諒,令中央擔心的是大財團的行為,是否反映他們有份參與反修例運動。逃犯條例修訂的主要矛頭,是針對內地利益集團在港的經營者或代理人,不容他們的貪腐行徑逍遙內地法外,但本地商人普遍亦憂慮法例執行面若太廣,他們亦可能被送返內地受審,因此對《逃犯條例》修訂亦多持反對態度。內地利益集團畢竟只是過江龍,在港欠人脈又不熟悉民情,想發動港人阻撓修例,未必得其門而入。本地大財團則是地頭龍,在港根深柢固,在政界、媒體、輿論領袖、學界、專業團體、民間團體等,都培養了不少代言人及人脈,本地大財團或許自己沒有積極參與反修例,但會否將手上的政治影響力,「借」給內地商界友好,相信會是中央關注焦點。
港商由發展動力 變未來阻力?
至於遠因,就是中央對本地大財團的看法有所改變,不再視他們為香港發展的最大動力,甚至憂慮他們會成為香港未來前進的阻力。
香港回歸初期極度需要安定繁榮,以證明一國兩制的可行及成功,中央當時相信能贏取大財團對香港繼續投資,就能繁榮香港、安定人心,尤其九七回歸時即碰上亞洲金融風暴,更需要大財團對香港的支持。當時的中央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對香港商界就極為友好,香港不少大財團與江澤民時代的官員、有江系背景的內地商人,關係亦最深。
胡錦濤200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後,提倡公平正義,重視建立和諧社會,並圖大力遏止內地利益集團的貪腐,對香港大財團亦保持距離,再非刻意攏絡、讓利,雙方的關係轉淡。
中港政商結合 北京欲破鐵桶?
習近平2012年接掌總書記,但他早在2007年晉身中共政治局常委時,就分管香港事務。本地政界流傳一個說法,習近平感到香港如水潑不進的鐵桶王國,在內地利益集團、本地一些大財團,以及香港政界高層的三大勢力結合下,中央的意旨往往受到抵制,難以在港實行。2012年梁振英爆冷當上特首,便有說法指這是習近平希望打破三結合的銅牆鐵壁的安排,結果梁振英在硬碰硬下,換來了一身傷,中央亦改以林鄭月娥當特首,企圖以柔化剛。
自胡錦濤年代開始,中央對本地大財團還多了一個心結,就是大財團對香港發展的阻礙逐漸增多,可能比幫助還要多。當時的總理溫家寶就曾向時為特首的曾蔭權派發任務,要他處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這個深層次矛盾包括香港經濟上過度傾斜地產,高昂的租金打擊百業,如具長遠競爭力的新科技發展就受到遏抑,中小企及小商舖所賺利潤大部分變成地產集團的租金收入,只為地產商作嫁衣裳。
權力結構勢大變 富不與官爭?
香港社會亦因大財團的壟斷,令貧富懸殊惡化。內地媒體甚喜歡引用彭博的億萬富豪指數,指香港十大億萬富豪的資產淨值佔GDP比重冠絕全球,高達35%,遠高於其後瑞典的25%、瑞士的9.2%,美國則不足3%,中國更只是1.4%。財富高度集中在本地超級富豪手中,他們主要受惠於地產業的高樓價、高利潤,但高樓價令不少市民買樓要背上一輩子債,年輕人更加無力置業,是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罪魁。然而,港府平抑樓價的政策,卻偏偏碰上重重政治及民間阻力,政府內部亦視這些反對聲音,部分是獲地產集團支持的。
對中央而言,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表面上保持良好,但實際上卻是畸形地向大財團傾斜,造成社會潛藏大炸彈,亦是催化今次政治大風暴的主因之一,必須作出糾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