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9年10月20日 明報 加東版 港聞版 欄名:周日人物>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上周三(16日)晚上遭數名非華裔兇徒伏擊,有說兇徒是南亞人,有網民見到岑浴血倒地的相片,揚言要「裝修」清真寺報復。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大專生Ali不明白為何要特別標籤南亞裔,「若有示威者毀清真寺,我亦覺自己有份冒犯真主,因為我們是同行的」,堅決不割席。
他不似父母,不以外國人自居,自覺是香港人,7月起瞞著家人偷偷參與反修例運動。眼見岑子杰遇襲後的「裝修」言論被推翻,換來是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罕有發聲譴責施襲者,網民呼籲南亞裔加入今日九龍遊行隊伍,他喜見今次因禍得福,大眾與少數族裔終於開始「對話」。
19歲的Ali說廣東話非常流利,流利得會引來身旁食客和清潔工對他不客氣地上下打量,但他卻似早已習慣。他以前習慣不理社會事,自言2014年雨傘運動時是隻「港豬」,無參與佔領,直至去年7月1日,才初次上街體驗遊行,但今次反修例運動,他眼見政府失當和警察濫用暴力,不欲心愛的香港被摧殘,走到前線抗爭。
上街怕父母發現 謊稱打波傾project
自7月投入反修例運動,他每次出門示威前,都會向父母說是去「打波」、「傾project」、「入camp」。回家後,他隻字不提示威,裝備藏在衣櫃深處或寄存朋友家中。近月母親冷不勝防問他會否想去示威,他吃了一驚,隨即以烏爾都語謊稱「我唔做呢啲嘢」。他深知父母一定不准他參與抗爭,一旦被發現,他就不能再上街。
「他們(父母)自覺是外國人,來港為搵錢,若被捕會很麻煩。南亞裔搵工難,坐過監,就更難。」他父母30多年前由巴基斯坦鄉村來港定居,父親做保安員,母親是家庭主婦,一家住屋邨,父母心中的家是巴基斯坦,看的是當地新聞,說的是烏爾都語,打算退休後返國安享晚年,所以時常說反修例示威並非他們的事。
返巴國不足10次 只對親戚有情
Ali在港土生土長,返過巴基斯坦不足10次,對當地不太有感,只對當地親戚有情。他形容香港和巴基斯坦均是他的家,自覺是個香港人,已完全融入香港生活,「是否香港人並非看膚色、種族,而是視乎其信念與想法,以及是否真正愛香港這個地方。我會形容自己是個香港的回教徒,做的亦是香港人做的事」。
他說從未被歧視,卻曾在小學時期在屋邨球場被年長波友欺凌,他的水樽每天被人丟入垃圾筒,更曾整個人被塞進垃圾筒,但他依舊落球場。一年多後,這班人沒再欺凌他,使喚他買飲料時會預上他的份,後來他們更組成籃球隊。至於當年被欺凌的原因,他笑言「無再重提了,太尷尬」,但不會說那是因為他的膚色。
「就算被歧視 亦不要覺得被歧視」
「就算被歧視,亦不要覺得被歧視。」Ali在社區中心這樣教導南亞裔小朋友,意思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被歧視,否則便可能忽略了自己的缺點。面對外界對南亞裔的負面標籤,他認為是誤會,舉例說華人犯搶劫,大家不會標籤是華人,但南亞裔犯搶劫,就會特別標籤是南亞裔,「外界不太接受非華裔,非華裔覺得外界不接納自己,就『圍爐』」,種族難共融,其實雙方均有責任。
從前他看香港人冷漠,今場運動令人感覺到港人的溫馨,示威時會互相扶持,他戴口罩離場,旁人對他報以微笑兼豎拇指,他很認真地說喜歡香港的一切,自小住那屋邨,母親嫌房子老舊,嚷著要搬,他卻不捨得。普遍港人愛旅行,遊日韓台猶如返鄉下,他只去過菲律賓和新加坡,他雖是少數,但他仍是一名香港人,而組成一個社會,無非就是少數與多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