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9年7月10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逃犯條例》修訂一役,政府管治威信盡失,現在市民關心的已不在修例會否死灰復燃,而是現屆政府餘下的3年,香港會否變成另一個模樣:中央會否重新檢視對港的全面管治權;港府在缺乏市民信任和支持下,管治會否變得舉步維艱;社會爭拗和衝突變得恆常化,市民共識會否成為泡影;香港在港人心中會否仍是他們期盼的城市。
我對特區政府管治憂心忡忡
筆者當然不想上述情况出現,但就算沒有逃犯條例修訂,我對特區政府的管治實在是憂心忡忡,尤其在曾蔭權出任特首以後,我看到的是:官僚作風不斷膨脹;制訂的政策逐漸遠離民眾意願;政府不聆聽市民聲音,還認為市民故意與政府刁難,盡量避免向市民解釋和交代。
最致命傷的是,政府使用的管治手法仍是回歸前熟悉的一套,還以為這樣做才可保留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其實,《基本法》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只要「兩制」本質不變,「兩制」下的各種制度從來沒有說要一成不變。以社會福利為例,基本法第145條是這樣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原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自行制定其發展、改進的政策。」換言之,社會福利應隨實際經濟和社會狀况不斷向前推進。其他社會服務都有類似條文,政府絕對不應為了保留原有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思進取。所以,政府隨經濟狀况和社會需要發展民生福利,絕對沒有違反基本法規定。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能消弭怨氣?
香港特區成立22周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慶典致辭時除了強調要多聆聽市民意見外,還重申政府在未來3年施政重點將集中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希望藉此消弭市民怨氣,各界人士也可放下歧見,重新出發。但特首的願望可以實現嗎?香港今天的爭拗、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決裂,可以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來彌補嗎?尤其是年輕人對政府的怨憤,難道就是讓他們有機會多賺幾個錢、「上車」有希望,政府就可取得他們信任?
政府應對市民怨氣的做法,犯的正是筆者上篇所講的第二個管治錯誤,就是迷信只要政府多撥資源,任何棘手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都可迎刃而解。所以年輕人有不滿,政府的想法是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年輕人能有更多就業和賺錢機會,他們敵視政府的態度,就算不會一掃而空,他們的怨氣總可紓緩。這種「金錢萬能」的思維,我想只是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是失焦的管治思維。
官員不知年輕人價值觀念轉變
這要帶到筆者所講的第三個政府施政思維上的錯誤。簡單來說,政府對社會時局的分析,常不自覺地停留在自己熟悉的經驗,而忽略了市民對事物的看法,價值觀念上已出現了巨大變化。官員可能知道時代改變了,市民對政府的期望也不一樣,但他們在制訂政策時如何應對市民價值觀念的轉變,表現卻顯得茫無頭緒。
以筆者熟悉的退休保障為例。2014年我和團隊完成政府委託的研究後,建議政府設立全民享用的老年金。政府對我們的建議大不以為然,認為政府只需協助有經濟需要的長者,不明白我們為什麼會提出這種近乎福利主義的養老金制度。其實我們在作出決定時,也曾有不少掙扎。我們最後所以有這個決定,因為我們認為市民的價值觀改變了:他們認為年老時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是他們的權利,也是香港邁向公平和公義社會必須設立的措施!我們當然有估算資源是否足夠,但最重要的考量還是市民的觀念改變了!政府只幫助有經濟需要的長者,非但不合時宜,且顯示政府的管治思維無法追上時代的要求。
最近出現的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上百萬市民上街遊行抗議,令人驚訝的是參與者絕大部分是年齡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少筆者認識的官員都問:為什麼年輕人這麼不滿政府?過去兩年,政府在改善民生福利方面已做了很多工夫,為什麼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我的簡單回答是:政府雖避開政治爭拗,還以為給市民一些「甜頭」,例如興建多些社會房屋、增加公共醫療工作人員的加班津貼、老師職位學位化、調高學校社工比例等,這樣政府就可爭取市民信任。政府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這種以金錢解決社會矛盾的手法,正如筆者過去多次說的,今天已不行了(doesn't work today)!這種管治思維已被時代淘汰。
今天為什麼有這麼多市民對政府的施政不滿?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人,他們為什麼認為政府管治這麼差劣?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政府與市民的價值觀念已出現了嚴重分歧。政府以為市民眷戀的還是如以往般,一切以搵食和改善家人生活為上,而他們追求的離不開物質生活享受。殊不知今天市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已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對政府施政,不但不再唯唯諾諾,更有了自己的立場和判斷。
更深層次矛盾 是價值觀念的對立
今天的市民認同的價值觀念,與他們的上一代已不一樣了!尤其是年輕一輩:他們不再容忍香港政治制度由小撮有權有勢的人操控,他們要求公平和普及的選舉(也就是他們說的真普選);他們不再忍受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更不齒政府輕忽他們對「公民權益」(citizenship rights)的要求;他們認為政府偏幫有錢人,施政離開他們「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的標準愈來愈遠。對於這樣的政府,年輕人可以支持嗎?價值觀念上,他們會覺得特首和她的管治班子有為他們創造一個關愛和公平的社會嗎?
香港現在面對的矛盾和衝突,利益分配不均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分裂是價值觀念的對立,是對人生追求目標的差異,更是對社會發展方向的不同演繹。年輕人不忿的是:回歸以來,不公不義的現象正在社會不斷地加劇和擴散。政府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管治方針,仍以為多給年輕人一些「着數」,他們的怨憤自然會熄滅,這是錯判形勢,更會挑起社會更大矛盾和撕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