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日本再啟另類戰爭 韓半導體面臨割喉

<轉載自2019713 明報 社評>

大阪G20峰會落幕後,日本對韓國發起一場貿易戰,以限制出口半導體零部件,報復韓國要求戰時勞工賠償。日韓貿易戰孰是孰非,各說各話。不過,日本有人解讀,今次制裁韓國「是日本1945年以來第一次主動向外發動的戰爭」,目標「是要打敗對方」,從這個視角看,今次日韓對抗折射日本如何體待自身國際角色的潛在議題。即使就貿易戰而言,這種以經貿手段應對政治糾紛的風氣正在全球蔓延,香港作為貿易不設防的自由經濟體,毫無抵禦能力,對此必須高度警惕。

日本計劃要求出口到韓國的半導體零部件須每宗交易申請,而且審批時間冗長,間接造成出口限制。韓國三星是全球最大的晶片生產商,而日本擁有晶片3種關鍵零部件的全球九成市場,韓國缺乏這些零部件供應,半導體生產以至手機生產都會嚴重受挫。去年韓國最高法院宣判,二戰期間日本企業使用韓國勞工須支付大額賠償,這些勞工都是由軍隊強迫送往日本的,韓國政府同意法院沒收涉案日本企業的資產,引發兩國外交再次陷入僵局。

二戰前政經施壓招數 安倍政府重拾獲支持

日韓之間有領土糾紛,也曾因為強迫婦女充當軍妓的賠償問題激烈對抗,中日韓3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因而停頓。日韓關係起伏不定非自今日始,然而日本今次卻使出殺手鐧,封殺佔韓國經濟舉足輕重的通訊科技行業。日本專欄作家橋本隆則認為,日本對付韓國,其意義超乎一般貿易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指出,二次大戰之前,日本以外交、安全保障和貿易三位一體,對其他國家施加政治與經濟壓力以達至目的,惟二戰之後偃旗息鼓,橋本隆則認為,今次對韓國經濟制裁,「是相隔74年,日本重新拿出了傳家法寶,首先對盟國韓國開刀」,云云。

安倍政府對韓國「開戰」,在國內多項民調都獲得壓倒性支持,連在野黨也附和,今次舉國一致對付韓國,反映的心態值得探究。無論如何,安倍政府繞過憲法第九條,對韓國發起另類戰爭,而韓國基於籌碼有限,退讓或被迫簽城下盟的概率較高。若日本嘗到另類戰爭的甜頭,以其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在部分科技領域有一定優勢情况下,會否食髓知味,藉此來重塑其國際角色和地位,爭取成為所謂「正常國家」,值得關注。

撇除另類戰爭潛在議題,這次日本採用限制貿易手段,影響所及不但事關日韓兩國,而是影響全球電訊行業生產鏈條。現今很多產品的生產已經全球化,牽一髮而動全身,生產企業無論身處何方也不能獨善其身。一部iPhone智能手機足以說明全球化生產的重要性,設計與研發在美國,但零部件的製造與裝配則是全球化的,主要零部件加速度計是德國設計,生產則在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和台灣;陀螺儀是瑞士設計,生產基地在35個國家;電池是韓國研發,生產則在80個國家。各種零部件通過國際物流,穿梭不同國家,最後裝配而成。韓國半導體產品供應世界不同廠商,一旦由於日本的制裁而產生連鎖反應,勢將禍及全球。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四面出擊,以「美國優先」為名,向歐盟、伊朗和中國「開戰」,最新被迫加入戰團的是印度、越南和日本,所採用的手段就是提高關稅、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等等經貿措施,日本原本也是貿易戰的受害者,現在「師美之技以制韓」,難以坐穩道德高地。更嚴重的是,如果使用貿易戰解決政治糾紛的做法不斷蔓延,勢必影響全球化的各種進程。

貿易戰手段蔓延 香港須背靠國家

全球化概念由於缺乏統一成熟的國際合作規矩為基礎,顯得十分脆弱,某個影響力大的國家,可以輕而易舉斬斷生產鏈條而使整個操作失控。這種以經貿手段解決政治糾紛的舉動,大國之間總會有「刺中對方死穴」的招數,比如美國握有晶片產品的王牌,以遏制華為5G產品佔領世界市場,中國則有稀土產品壟斷國際市場的反擊手段。韓國半導體生產嚴重依賴日本,由於其購買力有一定數量,可以威脅抵制日本汽車、化妝品作為招架。國際合作失效,到最後還是回到主權國家之間的角力。

目前美國和日本的做法,是主權國家之間在經貿領域爭鬥作為整體關係變化的一個反映,是大國之間角力的一種手段。香港長年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於貿易和金融市場,資金和人才流動完全不設限制,也可以理解為完全不設防,設若一旦貿易伙伴由於任何原因而施加限制,以關稅、貿易壁壘、出口限制等等措施對付,則毫無抵禦能力;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沒有資格與能力跟主權國家較量,有時還會受到中國與別國紛爭的連帶影響,去年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提高關稅,香港也就受池魚之殃。香港與其被動地接受別國施加經貿限制,不如考慮背靠國家,享受與中國有良好政經關係的國家所帶來的有利因素,以及在遇到抵制時,有靠山出面協助抵禦的庇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