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80後成長印記 看中美此消彼長

<轉載自2019730 經濟日報 國是港事 欄名 : 新香港人 撰文:耿春亞>

如今的香港,社會運動如火如荼,政治爭拗不斷,從社會心理學來說,你對我錯的討論其實意義不大。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香港人民要自立自強,恐怕還是得搞好經濟建設,這個道理,新加坡已經給香港上了一課。今天我想分享自己80年代內地出生成長,一路見證中國和美國此消彼長的故事。

可樂阿華田 童年滋味

80年代出生的我們,小時候是吃過一點苦的,生活的拮据其實不算甚麼,但兒時對玩具的渴望卻是影響深遠,以至於我有女兒後,第一時間買齊無綫遙控的汽車、飛機,自己玩得不亦樂乎,算是給自己童年的慰藉。上小學後,到了夏天,孩子們都愛雪糕冷飲,雀巢牌雪糕都是高檔貨,自然吃不起,就是當地生產的冰棍,也是期末考試成績優秀才能得到的獎品。可口可樂自然也是高檔貨,因為我父親在化工廠工作,企業有個小型食品廠,自產汽水給生產綫上的工人們解暑。我父親會把汽水票省下來給我,至今都還記得帶表弟表妹們去領汽水的那種興奮。

到了90年代,小學快畢業那兩年,開始流行沖泡飲品:果珍、阿華田、雀巢咖啡,果珍的廣告說是美國宇航局指定飲品,沖泡後酸酸甜甜橙子味道很好喝。阿華田那種朱古力的美味,也是孩子們的最愛,以至於我來香港後,很多時候吃飯選擇飲品,雖然知道熱量很高,但還是會叫上一杯阿華田,兒時的美好滋味瞬時湧上心頭。這兩種沖泡飲品,在當時算是高檔食品,在六年級的時候母親買給我,當做考中學衝刺時期的營產品。那種兩瓶裝,其中一瓶叫咖啡伴侶的禮盒裝雀巢咖啡,就捨不得買了,只是在別人家裏喝過幾次,盡管覺得咖啡很難喝,但感覺上還是很高級的。

到了中學,我父親單位的一位領導去美國考察,因為曾經是鄰居,回來時給我帶了手信,一個小小的圓形鐵罐,上面寫的全是英文,從包裝圖片上可以看出是堅果,取下塑料蓋,還有層密封易拉鐵蓋,優質混合堅果的味道很是好吃,小小的一罐,被我小心翼翼地吃了2個月,那個精美的小鐵罐,還被我保留了很長時間,用來做收納盒。

內地科技蓬勃 美國貨優勢不再

到了大學,作為清華的學生,那個年代自然都是以去美國留學為基本目標,更有前輩校友,到了美國即使洗廁所端盤子,也要在美國留下來,似乎真覺得美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彼時的美國,如同中國人給他們起的名字一樣,想起來都覺得「美」。

斗轉星移,911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美國的簽證審查,使很多優秀的清華學生留在了內地,很多人趁機創業,成為行業翹楚,我也因緣際會地來到了香港闖蕩。

在最近的十幾年間,內地科技產業迅猛發展,很多時候,作為「唯利是圖」的消費者,即使不談政治口號,我們的消費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了變化。最近半年,我的兩張信用卡發生了莫名其妙的盜用,一次是被盜用在amazon消費數百港幣,另一次更誇張,在itunes.com上被連刷9筆,合計近萬元,打給銀行,銀行竟然問我這張卡是否有在apple店舖使用過,難道銀行經歷過類似的客戶經驗?幸好我及時發現追討,可惜蘋果公司賺不到我這筆利潤了。當下我下定決心,下一部手機轉華為,屁股決定腦袋嘛,換誰都不會放心再把信用卡資料存入apple ID裏任人宰割。還是支付寶好,任何一筆支出,不看甚麼虛偽的信用,只有經過支付確認的交易才獲認可,絕對安全可靠。

港青應爭取深造 面對全球競爭

不單是手機,我最近買便攜電腦,挑來挑去,找到一款華為MateBook E平板電腦,windows系統,可裝卸鍵盤,高效硬盤,四千多港幣,非常好用。蘋果電腦?還是留給美國人民自己用吧,對我而言,又多了一個放棄美國產品的理由。

不知不覺中,美國似乎已不再給我們美好的感覺,不是美國變差了,而是我們在中國的生活變得美好了。如今清華學生的潮流,不再是去美國深造讓人羨慕,而是海外歸來創立事業更被人稱道。

不管香港怎麼鬧,最終是中國與美國的博弈,如今的內地,其實並不關心香港如何,因為經濟的發展與競爭,已經不再需要香港這個支點的存在。過去香港戰略性的地位和價值,正隨着全球化改造和中國自主崛起而發生質的改變。真正關心香港的年輕人,就應該為年輕人爭取深造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面向未來的信念理想和知識技能,同全世界的年輕人去競爭前途命運。

我媽媽從小就告訴我:命苦不要怪父母,命苦不要怪政府,18歲之後,不要在呆着家裏,即使讀書,也是有多遠「滾」多遠,該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和未來了。

韓國瑜與年輕人脫節 選情藏暗湧

<轉載自2019730 國是港事 撰文:葉振東 資深政評人>

台灣的國民黨在新北市板橋體育館舉行第20屆第3次全國代表大會,經黨代表起立鼓掌通過,高雄市長韓國瑜正式成為2020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

韓國瑜獲得提名後,馬上發表演說,表示明年的台灣總統選舉,選的不是顏色,而是方向,是一場關係到中華民國存亡、台灣下一代生死的選舉大戰。韓國瑜說得慷慨激昂,黨內歷任主席也齊集,以示支持藍營的新共主。

國民黨初選勝 卻惹黨內爭議

不過,筆者從網絡直播中看到的畫面,韓國瑜所謂的下一代,似乎都不在會場之內,青年群眾主體不知從何說起!國民黨不但未能擺脫老氣的形象,連新共主的演說也只不過是老調子。韓國瑜最終是否能夠代表「台灣人」,奪得總統寶座,實在令筆者十分懷疑。

首先,韓國瑜的代表性本身已引起黨內爭議。韓國瑜是以44.8%支持度,壓倒鴻海創辦人郭台銘27.7%出綫。表面上,這個結果應該是令人心服口服,但只要我們細心分析,便會發現是次黨內民調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仿效民進黨黨內初選,固網電話與手機民調各佔一半的做法。即使郭台銘以參選人身份,在黨內會議中,力主要加入手機民調,最後卻遭黨中央否決。

要知道台灣現有1,705萬人使用智能手機,佔全台人口72.2%,在如此高的智能手機覆蓋率下,我們可以認為年輕人與上班族應該都包括在內。黨內民調不包括手機,與台灣的主流社會發展本身就已經背道而馳。而且黨中央不採用手機民調,非但氣走了一位郭台銘,而有可能招致黨內分裂。更重要的是民調的操盤,反映了國民黨的基本盤分布,原來就只是上了年紀的歐巴桑。這種民調結果極易麻醉了韓國瑜,而忽略了首投族、自然獨和下流中產,對他選情的破壞力。

其次,韓國瑜的演說中,表示這一「戰」是為了創造一個「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新台灣奇迹,充滿着天下為公的味道。雖然自2000年前後,台灣經濟不景氣已經快要20個年頭,「拼經濟」差不多成為了諸位總統參選人的口頭禪,民眾也快要聽到膩了。不過,若我們真心相信,藍營的支持者是希望韓國瑜造就「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話,那便無法解釋他們為甚麼不支持郭台銘。

郭台銘的產業全在大陸,他遠較韓國瑜清楚大陸的紅綫,而不會犯龍麟;他亦是台灣首富,他要讓人民有錢的話,應該亦較韓國瑜有把握吧。

「愛台灣」邏輯 蔡英文更佔優

民調的結果,其實是反映了台灣民眾的一個原則性問題,就是:「誰愛台灣?」在沒有跨黨派參選人比較之下,郭台銘的致命傷,正正是在於他與大陸的關係過度密切,選民非常擔心萬一出現兩岸糾紛的時候,郭台銘是否可以摒棄個人的商業利益,從「台灣本位」出發,為台灣發聲。選民既對郭台銘有所懷疑,那自然就會支持與大陸沒有甚麼關係的韓國瑜了。

同一個「愛台灣」邏輯,當韓國瑜篤定出綫,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籍蔡英文對決時,我們會發現各大民調開始出現逆轉,蔡英文的支持度,較韓國瑜高5%14%。一般的評論解讀是蔡英文受到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爭議之利,而扭轉劣勢。實際的情況是,全台民調反映蔡英文敢於對大陸說不,展現出的台灣本位,遠較韓國瑜靠譜。即「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在「愛台灣」這個原則性問題面前,恐怕未能打動選民。

還有一點,所謂「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韓國瑜當上了高雄市市長,經常把「發大財」掛在嘴邊。可是根據台灣財政部公布《縣市政府財政狀況分析》報告顯示,高雄市去年的債務餘額達約615億港元,平均每名高雄市民要負擔22,132港元的債務,位居全台之冠。畢竟韓國瑜上任不足一年,他大可以把債台高築的責任推給當年的陳菊政府,但我們萬不可以忘記,從政治上,選民的觀感往往大於理性,當問題未能短期得到顯著改善,選民便會質疑韓國瑜連一座高雄市也無法做到收支平衡,又如何讓台灣2,300萬台灣人「有錢」呢?

誤以為新生代 只追求多賺錢

若韓國瑜無法自圓其說,這個期望落差,極有可能令他陰溝裏翻船。最令人扼腕的是,韓國瑜對年輕人與新生代的解讀,犯了與香港特區政府同樣的低級錯誤。就是把他們寵物化,誤以為他們還在追求高物質的生活水平,而沒有認真了解他們其實最在意的並不是錢賺多了,房子買了,而是他們寧可過簡約的生活,也要捍衞的台灣主體認同。

若韓國瑜仍以「台灣安全、人民有錢」作為選舉政綱的主軸,恐怕年輕人與新生代將與他劃上句號。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一國兩制是港人最大公約數

<轉載自2019729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瀾昌 資深傳媒人>

香港亂局行到今時今日,主要賭注已變為是「駐港解放軍會否出動」。也許之前賭過會否撤修例、林鄭月娥下台否、政府改組否,但是自圍衝中聯辦,矛頭轉為直接對中國中央政府開始,解放軍會否出動已成為朋友交談的最主要預測事項。國防部記者會,這也是香港媒體最關心的話題。

一國兩制 當下治亂圭臬

筆者以為,是否需解放軍出手維護香港社會秩序,事實是與一國兩制行不行得下去掛鈎。也許,香港社會是否重回正軌,不是解放軍是否出動的問題,而是香港是否還要一國兩制的問題。如果大家都還珍惜一國兩制,有「say」的人都發聲,香港重回正軌不是難事。畢竟,一國兩制是全體港人包括有錢人、中產和草根,也不管是建制和泛民之利益所在。一國兩制是港人的最好安排,一國兩制是港人最大公約數,這是當下治亂的圭臬。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形容激進分子衝擊中聯辦,已觸碰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絕對不能容忍;至於駐港解放軍會否介入香港事務,他則表示《駐軍法》已有明確規定。軍方的表態,可以視其認為是否要出動解放軍維護香港的秩序,是非常小心謹慎的事情。有朋友說,《基本法》和駐軍法已做出相關規定,香港進入緊急狀態,駐港部隊經特區政府請求,出動維護香港社會秩序,這本身也是香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出動解放軍,不等於不要一國兩制。也有朋友說,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情况,到了香港特區不能由自身去解決問題,才能出動解放軍。一旦解放軍出動,等於宣示香港特區政府已無力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問題,需中央出手並出動了中央的強力部門,在此還必然要慎重而又周全地考慮各種可能的流血變數。

事實上,即使當下駐港部隊還沒有出動,但已有不明的勢力在網上多次發起「衝擊軍營」的號召。他們邪惡的用心,就是不惜犧牲香港一小部分受蒙蔽的年輕人的性命,造成嚴重的流血事情,以摧毁特區政府,摧毁一國兩制,摧毁我們廣大善良的香港人的共同家園。

有爆發大規模流血的危機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示威者是和平理性地表達意見;而且在衝擊立法會等行動中,有不少泛民的議員朋友是勸解、阻攔的。但是,的的確確有黑手推動暴力升級。大家都看到,警方已在荃灣德士古道隆盛工廠大廈搗破一個武器及炸藥庫,檢獲一批TATP烈性炸藥、燃燒彈、刀及彈叉等武器,當場拘捕「港獨」組織「香港民族陣綫」成員盧溢燊,其後再拘捕「香港獨立聯盟」成員鄧梓聰,並在機場截獲欲逃往台灣的另一陳姓同案疑犯。事實表明,香港的的確確存在爆發大規模流血的危機。香港人口高度密集,而衝突事件現又往往發生在鐵路站內、車廂內,一旦有爆炸發生,不堪設想。

此外,根據國際間「顏色革命」的套路,必然要走到流血衝突這一步。已破獲的這個別的港獨組織武器庫可見,不惜製造流血事件已在他們計劃之中。不難設想,即使出動駐港部隊,這些人也不會收斂,相反可能更設法製造流血衝突。那麼,已出動了的解放軍怎麼辦?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當然不是了,筆者相信,只會複製當年英軍六七鎮暴的場景。有些港獨青年還以為美國可以保護,這真是太幼稚了。相信,到了最後關頭,解放軍會不惜一切。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說為了不讓台灣「獨立」都可以不惜一切,解放軍怎可能丟掉香港?於是,一國兩制還剩下多少呢?

固然,香港還可以「二次回歸」,還可以「二次」一國兩制。但是,相信那時的一國兩制不走樣也要走樣,港人自治權利和空間必然會被大大壓縮。筆者相信,這也是泛民朋友和香港商家不願看到的。

事實上在這場反修例抗爭中,可以以是否「打爛香港」細作分析。筆者相信絕大多數示威者是希望香港更民主、更繁榮,而不是要「打爛香港」。但是有3種勢力,香港愈爛可能是獲利愈多的。第一,就是大陸逃到香港和美國等地的大經濟罪犯。他們可說是《逃犯條例》修訂「壽終正寢」的直接得益者。北京公安部前副部長公開表示過,這些人有名有姓的就有數百人,其捲走的國家資金龐大得驚人。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大陸通緝犯郭文貴和梁頌恆的對話視頻,郭文貴是赤裸裸地說要「資助」暴力行動。筆者相信,港人怎會要保護這些大陸通緝犯?可是,客觀上他們得逞了這一回。香港可不是他們的家,香港打得愈爛,他們認為對北京壓力愈大,他們笑得愈開心。

台獨勢力也是香港亂局的另一個直接得益者。善良的港人應這樣思考:誰是香港亂局的得益者,誰就是搞亂香港的另一個黑手。可以說,對於香港之亂,他們也好似沒有底線的。台獨勢力的盤算是,第一,香港之亂證明一國兩制不可行,他們反對一國兩制就有了事實根據。第二,香港是中國的不可替代的金融中心,香港愈爛,直接削弱中國大陸實力,減輕對台灣壓力;至於生活在這裏的700萬港人的福祉,並不在他們考慮之中。因此,台獨勢力也是一個亂香港而無底線的黑手。

危機關頭 美英商家應出來說話

第三,自然是美國及其追隨者英國。當下一切,都需放在中美兩個大國的博弈大背景下觀察。美國是將香港作為一張牌來打。美英對港事務干預太多了,不需在此一一枚舉,以致北京外交部都公開要求其收回「黑手」。只不過,美英恐怕還是有些底線,至少美英商人和美國中情局的想法不一定完全一致。2017年美國在港直接投資逾810億美元;香港是美國賺取最高貿易順差的單一經濟體系,2017年為345億美元;在港運作的美國公司逾1300家,其中有283個地區總部和443個地區辦公室,數目為全球各國或地區中最多。英國在港利益更加不用說了,港人都心知肚明。故此,筆者有個期望,也許幼稚,那就是美英商家到了這個危機關頭,也應出來說話了。一拍兩散,對大家都沒好處。

香港的一國兩制,得利最大的是商家,大財團也要出來說話了吧?還有在泛民裏有影響力的人士,也應知道底線在哪裏。不敢與暴力切割也要切割!一國兩制都沒有了,你還要那些選票幹什麼?

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

沒有真誠溝通 休言與民同行

<轉載自201972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7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2周年酒會上致辭說:「近月發生的事……我會汲取教訓,確保政府日後工作更貼近民心民情民意,積極回應社會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最基本的第一步,是政府的施政風格需要改變,要變得更開放、更包容,聽取民意的工作要革新。」隨後,她提出5點聽取民意的革新方法。

聽取民意 是特首和官員應做的事

特首提出的5點方法,從筆者的角度看,實在很難用「革新」來形容。聽取民意,本該是特首和官員應做的事。政府不聽民意,或逆民意而行,惡果就如今天修訂《逃犯條例》所看見的。所以,政府本該做的,根本沒有「革新」這回事。特首應該承認,過去兩年,她忽視了市民的意願,現在唯有痛改前非,誠心地聽取意見,否則講什麼「革新」都無補於事。

特首說:「我會安排更多時間,親自會見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士,讓我保持政治觸覺,掌握社會脈搏……」特首這樣說,可見她也知道,過去沒有太多時間與民眾會面。而市民看到的,是她一天連跑幾場出席大大小小的典禮,並作為主禮嘉賓講幾句客套話。說得俗套一點,這些場合只是「畀面」派對,並非接觸市民,也不會增加市民對政府政策的認識。特首出席這些典禮,簡直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幾屆特首皆害怕與市民公開接觸

不知怎的,回歸以來的幾任特首,似乎都不太願意,甚至害怕與市民面對面地交談,聽取意見。董建華上任特首後,最初一兩年曾「微服出巡」,直接與街坊接觸,市民也樂意向他表達意見。後來,香港經濟轉壞、失業率上升。有次董建華外出訪問,途中遇見一名與他年齡相若的男士,董建華意欲伸手打招呼,但這名男士不識趣地請特首「食檸檬」,不屑與他握手。當時董建華不知如何回應,尷尬地說「不要緊」。從此,董建華鮮有在沒有安排下與街坊接觸。

曾蔭權出任特首7年,市民對他的印象整體還算不錯。但曾蔭權可能做官太久了,也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總與民眾格格不入,給人的印象是看不起市民,更不要說聽取市民的意見。例如2008年,在完全沒有諮詢市民的情况下,政府增加高齡津貼的金額到每月1000元,卻要引入收入和資產審查。結果輿論激烈反彈,批評政府沒有體察民情,曾蔭權只好把方案收回。

梁振英出任特首的5年,與市民的關係可用「惡劣」來形容。梁振英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受市民歡迎,每次出席活動也會引起抗議,所以除非必要,不會公開與市民接觸。這樣遠離群眾的特首,在外國記者眼裏,簡直不可思議。有外國記者對筆者說:「只有在香港,因為行政長官不是由人民選出,才可以這樣毫無顧慮地拒絕走入群眾中聽意見。」

到了林鄭月娥,情况不見有改善。特首在競選時,曾強調與市民「同行」。但兩年過去,特首與市民有緊密的接觸嗎?市民看見的,是林鄭月娥更願與有權有勢的人「同行」。現在特首說「透過不同途徑主動接觸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聆聽他們的心聲」,又說「加強政府整體就不同政策或社會關心的議題,與不同人士溝通……」

約見大學生 犯了「低級」錯誤

酒會致辭後,特首坐言起行,立即透過大學邀約大學生閉門會面。目的是什麼?看來是聽取大學生對逃犯條例修訂的意見。筆者真不知道,特首是怎麼想的?在這風頭火勢的時候,邀約大學生閉門會面,學生不拒絕才奇怪呢!若然學生真的答允,見面後怎向其他同學交代?單是與大學生會面的形式,特首便犯下「低級」的錯誤。真不知在她周邊的官員,有否勸阻特首不要這樣做?如果沒有,特首在接觸年輕人之前,首先便得學習如何與她的親信溝通。

至於特首盼望就不同政策和社會關心的議題與不同人士溝通,幫助她掌握民情。這方面,筆者總算有點經驗,或可供特首參考。從董建華出任特首開始,他每年總有兩三次邀請一些學者與他見面,時間可長達兩小時,學者可隨不同議題發表他們的意見。董建華態度較隨和,聆聽意見後他總有簡短回應,可行的,就說政府會考慮;不可行的,也會解說政府的困難。

單向諮詢 不是真誠溝通

到曾蔭權年代,他仍舊與學者會面,每次時間約一小時。但最使參與者氣餒的是曾蔭權只作選擇性的回應,不合他心意的,有時連多謝一聲也不說。所以到了他任期的最後兩三年,出席的學者寥寥可數。沒有出席的,可能覺得與特首見面一點意思也沒有。

梁振英出任特首後,與學者見面的任務,交給時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她也只限於聆聽學者對施政報告的意見,一般只聽不講,差不多完全沒有回應。林鄭月娥出任特首的兩年,任務同樣交給政務司長張建宗,情况依舊,與會的學者輪流發言幾分鐘,感覺猶如向空氣說話。

溝通是雙向的。有市民表達意見,政府官員作正面回應,這才算得上是溝通;聆聽意見而不作回應,這只可以是蒐集意見,極其量是知道對方的想法,完全沒有互動的效果。這樣的單向溝通,政府不但失去解釋自己立場的機會,更無法改變表達意見人士的想法。為什麼政府與市民的溝通常常是有名無實?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是官員總有一種想法:不要給市民知道得太多,恐怕他們知道多了,就會挑戰政府的權威。所以,政府發出的文件,動不動就蓋上「保密」(confidential)兩字。這種「保密」的官僚作風,怎樣可以「加強行政立法溝通」?又怎樣「確保政府內部在制訂政策時審時度勢、反覆推敲……」?

勿用「暴徒」形容示威者

林鄭月娥要「革新」聽取民意的方法,問題並不在主動接觸年輕人,或加強與不同人士溝通;而是官員必須首先有開放的態度,誠摯地與市民分享自己的想法,並認真地聆聽市民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與民同行」

最後,筆者再次借用《明報》篇幅,懇請特首不要用「暴徒」來形容曾使用暴力的示威者,特別是年輕人。他們使用暴力是否違法,自有法庭裁決。但「暴徒」一詞,指的是那些目無法紀、但求破壞、危害他人財物和性命的人。我們的年輕示威者是這樣嗎?形容他們為「暴徒」,只會進一步加深政府與年輕人的對立和仇恨。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政績乏善足陳 政治禍國殃民——評李鵬的生前死後 兼談中國政治出庸才

<轉載自201972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

李鵬死了。我的評價是:死不足惜!因為論政績,他乏善足陳;論政治,他禍國殃民。

我當年長駐北京採訪,可以拿出真憑實據。先說政績乏善足陳,以李鵬晉身黨國高層後的幾件大事為例。他擔任副總理時分管教育,除了「教育為政治服務」的基本錯誤不能由他個人承擔之外,很多問題都跟他直接有關。例如教育界人士的待遇不增反減,生活和工作條件不斷惡化。清華大學調查發現,教職員的平均壽命縮短至65歲以下。著名作家冰心看了反映教師苦况的《神聖啟示錄》後致函李鵬,要求正視,但無改現實。

李鵬任總理時,三峽工程遭「下馬派」大力反對,他和副總理姚依林拋出「三峽工程5年內不會上馬」的緩兵之計,同時禁制「下馬派」發聲,暗裏卻進行百萬大移民,創造上馬條件。三峽工程建成後,最近傳聞移位,官方由否認改為承認「正常的彈性移位」。這些都是當年「下馬派」提出的憂慮,但李鵬好大喜功,充耳不聞。

「六四」鎮壓後,仍任總理的李鵬的經濟政策是「治理整頓」,把經濟綁死,增長率只有3%4%。朱鎔基接任總理後,改用「宏觀調控」,經濟才逐漸恢復生機。

李鵬後來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在此之前,兩名前委員長萬里和喬石曾嘗試把人大的橡皮圖章「變硬」。喬石(因為與江澤民爭權)還把立法權轉回人大系統,改變以前由黨起草再交人大舉手通過的規矩。但李鵬接管全國人大後,又把主導權回復舊制。

六四鎮壓罪魁禍首之一

以上說明李鵬的政績乏善足陳,再談他在政治上如何禍國殃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在「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的角色。他自稱只是執行鄧小平的政策,有評論認為他是鄧小平的棋子、幫兇。我說不對,應該說李鵬是始作俑者和罪魁禍首之一。

當年胡耀邦逝世和學運之初,李鵬已抓準多個機會自利,趁趙紫陽不在北京之際,利用北京市委亂編的報告,逢迎鄧小平的強硬政策,製造「動亂」之名,還製造有「黑鬍子」(外國勢力)在背後的言論。其後,李鵬多次把已經緩和的形勢變得緊張,例如把(與學生的)對話變成訓話;又贊成並宣布戒嚴,促使已經停止絕食的民眾馬上再度絕食。這些都發生在暴力鎮壓之前,足以證明:鄧小平是「六四」屠城的主要罪責者,但李鵬也是製造、催化和惡化形勢的罪魁禍首。

官方高度評價李鵬 「為今我所用」

李鵬死了,官方對他仍保持高度評價,這是典型的「為今我所用」(不單「為我所用」)的政治需要。從官方角度看,「六四」不僅是中共的底線,更是它的死線。因為昔日中共倒行逆施(例如「大躍進」、「反右」、「文革」),導致人民間接死亡,但「六四」則是中共用槍炮射向人民,導致人民直接死亡,罪無可恕,罪責難逃,論罪當誅。所以,今天中共仍要捧着李鵬的屍體向外宣示,「六四」的定性不會改,藉以杜絕外界幻想。

所謂幻想者,皆因有人認為與「六四」有關的當年人,例如鄧小平、李鵬、陳希同、袁木等人都死了,今天的中共高層有可能改變「六四」定性。可是,反觀今天的中共,政治愈趨強硬、倒退,李鵬死了還得到金袍玉帶加身,就可以看出民間仍需努力,才能平反「六四」。

還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中共黨官都見馬克思去了,中共公布其死訊時,很少提及「六四」;但在李鵬死去的公告中,卻有一段文字刻意重提「六四」,肯定李鵬的作用。這正好說明,今天的中共高層仍然要死抱「六四」的死線,不想出現磚頭鬆脫、牆傾楫摧的骨牌效應。

從李鵬的一生折射中共的政治,最易見的結論就是:庸人多厚祿,奸人更多福。這是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文化延伸至今的結果。只要下臣按照皇帝的御旨辦事,滿足皇帝的需要,就可以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所以,歷代都有宦官和太監之類的權臣、讒臣。在中共歷史上,康生、「四人幫」之流,比比皆是。李鵬雖不至像前者那麼罪大惡極,但都是這類罪人。

由李鵬經歷 看今日香港

再由李鵬在大陸官場的經歷輻射到今時今日的香港,同樣令人感到悲哀。今天在香港出現的情况,可以歸納為積習數千年的封建王朝的管治模式和意識,與包括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在內的現代文明的碰撞。香港守不住,全中國將倒退30年至50年。今天香港的官員,從林鄭月娥到多名問責官員,在政治上已不再站在「兩制」一邊,而是向北京的權力來源負責。北京也正好利用港府官員對中國大陸政治的無知,以及上行下效的慣性,大力推行北京的左傾政策。

但必須指出的是,港官在「上有好者,下有甚焉」的驅使之下,已經變得六神無主,甚至出現「放鬼」而不能「收鬼」的情况。也就是說,他們已不能完成上級的任務,反而為中央添煩添亂。這樣的形勢如果繼續任之由之,只會令亂局更亂。

說得嚴重一點,假如有人趁勢製造危機,從中漁利,更是必須嚴防和嚴懲的。這無疑是趁火打劫。眼前香港的情况,跟1989年「六四」前的政治形勢趨同,最終只會令親者痛,仇者快。

更有甚者,北京不應把香港眼前的局勢視為「外國勢力和外部勢力搞亂香港」的結果。1989年李鵬就是利用這種假象,順着鄧小平的強蠻思維和政策,挑起和激化矛盾,才促使形勢一發不可收拾。撫今思昔,真的要努力避免,不能重蹈覆轍了。

最後一提,我不是因為李鵬在「六四」後指摘我「顛覆政權」(這是我被公開點名和追究的「罪狀」之一),才對他有上述評價。我只是想,今天的人不要再跌入中國政治的陷阱,所以必須指出李鵬的罪,以及中國政治的頑疾。僅此而已。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展現軍改後管理及作戰體制變化


<轉載自20197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國防白皮書第四章「改革中的中國國防和軍隊」中,全面介紹軍改後,解放軍從領導管理和作戰指揮體制的情,包括將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4總部調整為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大幅壓減陸軍現役員額,保持空軍現役員額穩定,適度增加海軍、火箭軍現役員額,裁軍30萬,使現役兵員額減至200萬。

白皮書稱,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和戰略指揮、戰略管理功能,軍改打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構建起「中央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將7大軍區劃分為5個戰區,構建起「中央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

18集團軍整合重組為13 30萬人

與此同時,陸軍原18個集團軍整合重組為13個集團軍,在全軍主要作戰部隊實行「軍-旅-營」體制,要求建設一支新型陸軍。同時大力發展海軍、空軍和火箭軍。

白皮書還說,戰支部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包括戰場環境保障、信息通訊保障、信息安全防護、新技術試驗等保障力量。

武警不列入解放軍序列

此外,武警部隊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不列入解放軍序列。公安邊防部隊、公安消防部隊、公安警衛部隊退出現役,國家海洋局轄下海警隊伍轉隸武警,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移交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並改編為非現役專業隊伍,撤收武警部隊海關執勤兵力。調整後,武警部隊包括內衛部隊、機動部隊、海警部隊等,將加強執勤、處突、反恐、海上維權和行政執法、搶險救援等能力建設。

國防白皮書:永不稱霸誓捍統一 3處提台獨 稱軍隊不惜代價挫敗圖謀

<轉載自2019725 明報 加東版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自1998年以來發表的第10部國防白皮書,也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發表的首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

白皮書提出防禦性國防政策,稱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是新時代國防的鮮明特徵。同時強調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於台獨等分裂國家行為,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家統一。

白皮書全文約2.7萬字,共分國際安全形勢、新時代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改革中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合理適度的國防開支、積極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6個章節。

新華社引述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曹延中說,白皮書「全面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軍事戰略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高度的綜合性和突出的創新性。」

指行防禦性國防 鞏固中共領導

白皮書稱,中國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並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其中首次把「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作為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鮮明特徵;首次指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世界意義;首次通過國防開支的國際比較闡明中國國防費與保障需求的差距等。

領土主權是白皮書墨重點之一,其中至少3處提到台獨,指摘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強化敵意對抗,挾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愈走愈遠。大陸艦機「繞島巡航」,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正警告。

白皮書又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必然統一。「如果有人要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予以挫敗,捍衛國家統一。」昨日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也稱,搞台獨就是死路一條。

中國自1998年首次發布國防白皮書,2000年首次在國防政策部分專門論述台灣問題,強調製造分裂就意味不要兩岸和平。2010年首次闡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相較於2015年的《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稱,「近年來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良好勢頭,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昨日發布的白皮書措辭更嚴厲。

批美調整戰略 奉行單邊主義

白皮書還指出,境外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活動頻繁,也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威脅。又稱南海諸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會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提出維護核、太空、網絡空間等重大安全領域利益。

白皮書還批評美國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奉行單邊主義政策,挑起和加劇大國競爭,大幅增加軍費投入,加快提升核、太空、網絡、導彈防禦等領域能力,損害全球戰略穩定。在「積極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章節,又闡述了中國和俄羅斯、美國、周邊國家、歐洲國家等軍事關係,其中中俄關係高居首位;而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同盟,加大軍事部署和干預力度,給亞太安全增添復雜因素。








中國政府2019724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這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發表的首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圖為國新辦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內容。


韓國瑜初選雖勝 憂慮卻多

<轉載自2019725 國是港事 撰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韓國瑜在國民黨的初選以44的選票勝出,代表國民黨出戰2020年台灣大選,韓國瑜的高人氣,韓粉的凝聚,讓韓得以一枝獨秀,但政評者分析這將是韓國瑜的天花板,韓國瑜今後民調只有下降,不可能再衝高,這有幾點理由:

1)他選總統正當性的問題,他當選高雄市長3個多月即宣布選總統,背棄對高雄市民做好做滿的承諾,高雄已發起了罷免韓國瑜的聯盟,現階段已有超過10萬人連署,超過了3萬人連署就可立案的門檻,因為罷免案必須執政一年後才可提出,因之年底將是罷韓,擁韓的攻防戰,對韓進攻總統大位,難免有所消耗。

2)現適逢雨季,高雄的颱風暴雨造成了嚴重淹水的情況,市民對韓治水的功效有所懷疑,加之他又忙於啟動大選工程,難免有疏於市政之處,若未能經得起考驗,必嚴重影響其威信。

3)當韓國瑜競選總統時,呼籲北漂的青年回高雄投票,但韓執政半年,經濟未有改善,北漂的青年頗感失望也沒有返回高雄發展的意願,「高雄發大財」淪為口號,高雄的經濟並未提升,大型酒店、餐廳均關門,房地產被拱抬了一陣現又回落,現高雄有許多空屋賣不出去,令高雄人着急。

4)韓國瑜口號式的競選,年輕人不滿,連國中畢業生都嘲諷韓國瑜草包,韓國瑜失去了中間選民及年輕選民的選票。

蔡韓對決還有懸念

但是韓國瑜擅長用口號的號召喚起民粹的激情,這是今後大選時他善用的方式來激勵韓粉的繼續支持。

這次的大選,似藍綠對決,韓國瑜對蔡英文,兩位政黨選出的候選人,但今後是否是他們的對決還有許多懸念,因為堅持選到底的王金平,以及現在國外活動動向不明的郭台銘均未表態是否堅決參選,王金平有1成左右的基本盤,他的票源將可影響藍營大選。至於郭台銘雖敗猶榮,他才活動3個月就可拿到27的選民支持,在此基礎上,加之郭粉的熱情未減退,郭台銘口口聲聲為中華民國,他是否參選有極大的變數,他稱是國民黨忠貞黨員不退黨,如又堅持參選,國民黨將有兩組參選人。

或許國民黨會開除郭台銘,讓郭台銘有了選舉的正當性,郭台銘擁有中間選民,企業界及年輕選票,他和小英的選民頗有重疊,因之他參選會吸走小英的選票。

現無黨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投入選戰是大家的關注,他也有26%左右的支持者,這股白色力量不容忽視,尤其是外界關注的他是否會和小英配,綠白合作,目前看來不太可能,也有稱是否和郭台銘合作,有了郭柯配之說,但誰為正必有爭議,態勢仍未明朗,現柯文哲左批蔡,右批韓,甚至口出重話,讓選民不要忽略他的存在,民調也稍提升,他表示89月就會提出參選與否的決定。

柯文哲現批綠,但他的母親出來說,柯應對民進黨感恩,因當年民進黨支持柯選台北市長,條件乃是柯支持小英連任,因之柯現時的重炮乃是要進入選舉的策略。

至於民進黨小英,初選時,蔡英文和賴清德兩人砍殺刀刀見血,但小英用其行政優勢強力過關而勝出,初選是有不公之處,但賴隨即表示全力支持蔡英文,塑造民進黨的團結,也展現了民進黨定於一尊之後,黨內團結一致對外。

現小英仍未提副手人選,或於稍後全代會提出,黨內強烈建議蔡賴配,但需磨合,賴似乎有意見,也有謂可能蔡蘇配,蔡和行政院長蘇貞昌配,蘇擔任行政院長之後,頗為落力,亦有稱可能蔡鄭配,和台灣評價第一名的縣市長鄭文燦配。因鄭的治理、執行力獲得了頗高的支持。

小英冀吸淺藍選民

近亞洲台商總會在桃園召開,鄭文燦本隨小英出訪,特趕回參加亞總的開閉幕儀式,並致辭表示將在桃園建設3,000畝的世界台商工業園區,下月世界台商總會也在桃園召開,鄭文燦必全程參與。民進黨已努力地經營海外台商的票源,現有近90家台商,在中美貿易戰興起時,回台投資,總金額達4,400億台幣。

蔡英文近日赴美訪問受到美國的高規格接待,提升了蔡英文的聲望,蔡英文也改變了選戰策略,高呼是台灣派、中華民國派,希望能吸納得淺藍選民。

現民進黨喊出對國民黨雙殺,就是殺掉韓國瑜高雄市長職務,殺掉韓國瑜的總統夢,殺掉立法院改選國民黨的優勢,徹底封殺國民黨,今否成功眾人觀望。

其實國民黨原本可雙贏的策略,應是穩住高雄市長的寶座,他這4年做出政績,郭台銘也喊話說他若當總統會只當一屆,下屆讓韓國瑜出來競選,本來韓國瑜駐守高雄,以他的高人氣為國民黨的總統大選候選人助選,國民黨必雙贏。

但國民黨也被韓粉綁架,不敢得罪韓粉,不敢對韓國瑜曉以大義而勸退,現國民黨的大選充滿了不定數,國民黨因不公的初選,讓黨內候選人不滿,韓國瑜初選出綫之時,即是國民黨分裂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