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1月3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民情追蹤 撰文: 沈帥青>
網民籌錢,周三(2月1日)在報章刊登廣告,聲言反蝗蟲(比喻內地人)入侵,港人對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及各樣不文明行為,不滿有其道理。
但是,用侮辱及歧視性言行,以民粹式發洩,一竹篙打一船人,只怕淪為北大教授辱罵港人為「狗」那樣低水平!
社會瀰漫不滿內地人情緒,而北大教授孔慶東鬧港人的「狗論」更是火上加油。本港網民的言論亦趨激烈,網上充斥歧視及侮辱內地人的言語。有網民上周在尖沙咀高唱辱罵內地人歌曲「蝗蟲天下」,滋擾及謾罵遊客,行為對香港造成負面影響!
內地客利經濟 非蝗蟲無貢獻
部分來港的內地人,行為的確惹人憤慨,但去年有2,810萬人次的內地旅客來港,難道全部都是討論區上留言所指的「蝗蟲」,全部都是來港「產卵」?
其實,在港一些內地人,也對同胞的行徑不敢恭維。港大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助理教授李輝,自97年從北京移民香港,已取得三粒星身份證,他理解港人對內地人的憤怒,對於蝗蟲一詞,他稱未覺反感,因為在銅鑼灣、旺角區,看到鋪天蓋地的自由行旅客,確實一片擠擁。不過,蝗蟲是搶劫資源,但旅客則有消費,並非如蝗蟲般毫無貢獻。
李輝稱,港人既然重視法治,也要接受後果,2001年莊豐源案,終審法庭判決雙非子女擁有居港權,變成港人眼前苦果。他認為冤有頭、債有主,港人應針對居留權政策,非所有內地人。
訪港旅客毛女士,也不齒同胞搭車打尖、小孩隨處便溺的行為,認為有損國家形象,但中國有13億人口,文化水平參差。港人可以教育、正確引導,而不是以鄙視的心來看待內地人,「蝗蟲」一詞更是帶有貶義。
居權政策始禍端 港府應正視
曾幾何時,人民幣滙率低,港人又不是一窩蜂北上購物消費、按摩?廣東省的貴價樓盤,又不是早給港人炒貴了?這又是否蝗蟲行為?
港人嘲笑一些內地人無修養,但港人以往出遊,四處嘈喧巴閉,在外國人眼中,也曾是無禮貌的一群!
說到這裏,不是要為內地人劣行開脫,港人對部分內地人所作所為,感到憤怒是合理的,市民應發聲,向政府抗議,因為港府在此事上責無旁貸︰
˙港人的不滿情緒,源於居港權,但為何這問題糾纏了整整10年,港府所謂人口政策,還是零對策?港府可否解釋,為何至今拒提出修改《基本法》或人大釋法,杜絕雙非孕婦?
˙自03年沙氏後,內地自由行旅客訪港,推動經濟,香港現時3.3%的低失業率,與自由行不無關係。科大經濟系系主任雷鼎鳴曾分析,若非自由行,粗略估計失業率會由3.3%推高至5%,損失7萬個職位。以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為例,不少港人外遊,但春節有70萬內地人訪港,飲食業指有內地客訪港抵銷港客流失,營業額升一成。
不過,普羅市民或只見到負面的景象,如商舖租金大升,益了地產商及大業主,市區商舖變成所謂「四大產業」,即以大陸人為對象的藥房、電子產品店、金舖及化粧品店。市民不滿奶粉貨品搶貴、港鐵車廂內擠滿不守規矩的內地人……所以,港府有責任做好資源分配,讓大多數人能分享到經濟成果,化解市民怨氣。
市民心中有火,但應對事不對人,以偏蓋全反顯自己狹隘。我們應撫心自問,用歧視及侮辱性語句罵內地人,雖有一時之快,但又是否文明的表現?這與辱罵港人是「狗」的北大學棍,豈非同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