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1月13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魯牛 資深政界人士(自香港回歸以來,一直有參與最高層次的政商活動。)>
去年九月中旬在大連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總理溫家寶以答問的方式發表他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見解和看法。有媒體統計稱,這是溫家寶自擔任總理以來,第十次在公開場合論及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是現任中央高層中公開談論這個問題最多的領導人。
權力過分集中 改革由內至外
這次溫家寶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講話,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例如,他過去多次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就是要解決和克服「權力過分集中」的根本弊端;這次,他第一次將此問題與實現「依法治國」聯繫起來,指出「一個執政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這就需要改變以黨代政、把權力絕對優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為此,必須改變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揭示了政治體制改革與實現依法治國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繫。
在講話中,溫家寶還專門論及公民的選舉權,強調「在擴大民主這個問題上,可以先從黨內做起,由黨內逐漸擴大到黨外」,喚起人們對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的殷切期待。
此外,他還將「有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毫不動搖地推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堅持反腐敗」,視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最為重要的,也是難點和重點」的三個要點。他的講話讓黨內外民眾感到振奮和鼓舞,也讓人們為執政黨高層中,有人在政改問題上能有這樣清醒的認識,並提出貼近實際操作的方案,而感到欣慰。
也許有人會問,貴為一國總理,溫家寶在政改的問題上接連發聲,奔走呼號,卻始終無法推進、具體落實,究竟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這一現象恰恰反映了中國在目前的情況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所具有的高度複雜性和艱巨性,背後反映的不僅是黨內在政改問題上,尚未形成足以動員全黨共同投入行動的高度共識,而且還包括在操作層面上因利益集團的掣肘而存在的相當阻力。
欠政治超人 政改僵持膠着
這首先是因為,中共執政60多年來,中共高層權力已經從毛澤東、鄧小平時代的權威政治形態,向非權威政治或後權威政治的第三、第四代交接轉移,這種執政黨最高權力的「代際」交接,已經使中國從「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條路綫、一種聲音」的狀態,轉變為集體領導;也就是說,在毛澤東、鄧小平之後,雖然中共仍然維持着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但卻已不再擁有與這種體制相匹配的「超強」政治領袖。
民主的發展有所進步,但卻沒有一個「政治超人」可以在眾說紛紜、各持己見之下,能站出來力排眾議、統合各方意見,成為促成統一意志和行動的政治領袖。這種現象所導致的政治現實,便是當前執政黨內改革和反改革的兩種力量相互博弈,僵持膠着,成為執政困擾的一個典型表現。
其次,在中共內部,伴隨着最高權力逐代交接轉移而帶來的一個問題,即是執政黨最高權力的權威失落,而這也成為執政黨當前的另一大執政困擾。
從中央部門到各地方政府都謹守其既得利益,而與中央和全民利益相抗爭,甚至有些形成權錢結合的利益集團。這些人擔心政改會觸犯其根本利益,通常會使用各種方法阻撓政改與民主發展的步伐,導致經濟、政治等利益上的糾結和保守更加強固。這便是近十年來執政黨高層多次呼喚「大力推進改革」,卻受到各種力量制約而屢屢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權為民所賦 換代盼有新動作
近年來,內地各種矛盾問題的發展演變,已經達到了一個危險的程度,因政治體制的深層次問題而導致的執政困擾,又不斷衝擊着政府的管理績效。民眾瀰漫性的不滿情緒,以及官民衝突的群體性事件頻頻發生,都顯示了執政黨的整體性操控正趨向削弱,因應社會發展和民眾需求的能力亦有所下降,地方部門官僚勢力愈加放肆膨脹,整肅吏治、清掃腐敗的工作也難見成效……不是危言聳聽,若不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和解決,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真的可能危及中共的執政安全。
許多人對將於今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寄予厚望,希望這一實現執政黨的最高權力從第四代向第五代進行「代際」交接的大會,在擴大黨內民主方面有新的改革動作,在改革創新上邁出較大的步伐。
筆者也姑妄建言,中共要以十八大為起點,從「權為民所賦」的政治體制改革入手,為執政黨重建執政基礎,確保兩代權力交接能在轉變賦權方式上大大推進黨內民主,進而打開全面改革的新局面,為中國的未來發展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