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假如我是曾俊華 派錢還是不派?

<轉載自201213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將在後天公布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如果他再向市民派錢,市民肯定開心拍掌,但從公共管理角度,胡亂派錢是不負責任行為。如你是曾俊華,派還是不派?
政府去年度錄得713億元巨額盈餘,可是預算案中既不退稅,又弄出注資強積金的荒謬建議,以致民怨沸騰,大批市民上街抗議。曾俊華遂急就章,改派現金6,000元安撫民心。豈料這次派錢,成為2011年市民最開心的新聞事件。在這個春節,飲食零售業興旺,不少商戶說市民收了6,000元,使錢都疏爽了。
港府政黨均吹淡風擇善固執
會計界已預料,庫房今年度又會有逾500億盈餘,社會上會出現再次派錢的呼聲。可以肯定,如政府再派錢,政黨及議員不敢出來反對,因為去年曾反對派錢的政黨,在區議會選舉時已嘗苦果,遭一些市民指罵。
還幸,政府及各政黨均對再次派現金吹淡風;不過拒派錢可能與民意背道而馳,為政者與民意之間為何有落差?政府應如何處理民粹訴求?不少人想派錢,原因簡單︰
˙市民對政府失望
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導師丘梓勤分析,市民對港府的管治已經失望,不覺政府有力解決貧富懸殊等的深層次矛盾,有錢倒不如分給市民。
˙不勞而獲人人愛
香港只有約140萬人交稅,不用交稅有錢收,不勞而獲誰不歡喜?所以,在網上討論區的年輕人,便是最熱衷要求派錢的一群,因為即使政府退稅,他們無份兒。
不過,丘梓勤相信,如果預算案能夠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措施,官員跟市民講道理,市民未必支持派錢。
可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對此並不樂觀,因為政府已沒有足夠的政治能量說服市民。在替補機制和擢升林瑞麟為政務司司長上等事情上,政府都不似是講道理,如同大石壓死蟹,市民現在會覺得「同你講道理都嘥氣」。
縱然力有不逮,政府今次都應該擇善固執,向派錢說不!從公共管理角度上看,公帑要用得其所!以上次派380億元來說,如果政府不派,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百億投放民生解決長遠需要
1)投資民生
改善基礎和民生設施,如重建瑪麗和廣華醫院,只需約150億元(見另文——150億重建兩公院 市民叫好」)。相關資金也可以投放在教育之上,香港8間大學,每年營運經費合共大概約需120億至130億元,派出的錢足以八大用上3年!
2)扶助弱勢
若果真的想幫助基層和弱勢社群,380億元,足夠逾7萬個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令逾8萬多個基層家庭受惠。可是,若不論貧富人人派錢,資源運用無效率,給板間房居民6,000元,錢花光後又如何?生活有改善嗎?
要求政府派錢是一種民粹的期望,派完再派,市民未必會多謝,社會上反而會形成一種期望,認為每年奉旨要派錢,不派或是派少一點,都會令市民不滿。情況就如澳門,2010年當地派了4,000元,比前一年少了2,000元,即觸發很多批評。澳門在2011年,便宣布人人派7,000元,比香港多派1,000元。
「毒藥」換掌聲非政治家所為
如果你是曾俊華,想光榮引退贏到掌聲,派錢是個毋須用腦的方法,任何人都識做。不過,如果換了身份,作為一家之主,如今年賺多了有盈餘,子女要求父母派現金,試問父母會同意嗎?如果把金錢用來作子女補習、學琴,為子女投資未來,相信沒有父母會反對。
派錢無疑是「糖衣毒藥」,雖然可贏得一時的掌聲,但對政府、對社會長遠發展,沒有裨益,非政治家所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