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1年1月10日 明報 社評>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屈指可數之際,國務卿蓬佩奧派遣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問台灣,將於本周三抵台。而在上周特朗普的支持者衝入國會山莊當晚,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局助卿庫珀(Clarke Cooper),與台灣外交部與國防部官員,高調舉行了跨洋視像「政治軍事對話」。這連串舉動是特朗普政府打「台灣牌」的最後一擊,但與之前猜測的蓬佩奧或特朗普本人訪台相比,屬於雷聲大雨點小。對美方的這些小動作,北京雖然強烈譴責,但應該不會隨之起舞;而台北當局卻仍甘之如飴,總統蔡英文之前在元旦談話中,對兩岸談判和交流亦語多保留,看來2021年的台海局勢仍波譎雲詭。
大使到訪政軍對話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美台之間的政軍對話過去每年一度,已開了10年,只是去年受疫情影響,延至今年舉行。過去都是台灣官員低調赴美開會,今年事先高調張揚,以視像方式對話。據報道,在一小時的對話中,雙方只是針對台海兩岸政軍情勢、對台軍售等議題交換意見,並無重大突破。至於克拉夫特訪台,她的駐聯合國大使身分雖然較敏感,但與之前計劃上月訪台又取消的環保部長相比,層級反而有所降低,純屬為落實國會的《台灣旅行法》的官樣文章。
所以說,這連串舉動很可能是特朗普打出的最後一張「台灣牌」,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純為挑釁刺激北京,同時,又避免引起過分震盪,以切香腸方式試探北京底線的意味更濃。
美國試探北京對台底線,是想了解大陸在什麼情况下會武力攻台。《反分裂國家法》寫明的動武條件是,「『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種表述十分模糊,尤其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所指為何,外界很難確定。當初北京制定此條款的目的,就是要把對台動武的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因此,北京對特朗普打「台灣牌」的各種舉動,包括今次的最後一擊,雖然都強烈譴責,甚至威脅要美方「付出沉重代價」,但實際上,中方不會過度反應,竭力避免墮入美方陷阱。
不過,台北當局對美國打台灣牌的諸多舉動,卻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更主動參與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印太戰略,賭的就是拜登政府將會全盤繼承特朗普「台灣牌」的政治遺產。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當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強調新一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際,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卻強調只要北京「有心化解對立」,在符合「對等尊嚴」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對於兩岸民間交流,她表示要「待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才「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反映其有意推延兩岸民間交往,並給恢復對話附加條件。
兩岸對話蔡附加條件 配合美國台失多於得
的確,經過特朗普4年執政,美國國內對華強硬聲音更大,特朗普簽署的《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等法案,以及他任內最後兩個月,台北駐美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的為期5年的合作備忘錄,都制約了拜登政府對台政策的調整。特朗普在選舉當日和選後的對台軍售合約,不少亦將在未來4年內執行。
儘管拜登上任,華府在價值觀方面將繼續支持台灣,對台軍售亦將繼續,高官訪台亦或延續,但根據拜登本人多年來在台海問題上的表態、他在奧巴馬時期的表現以及可能啟用的亞太外交團隊看,拜登畢竟是一名資深政客,懂得鬥而不破的道理,其兩岸政策將較特朗普更有可預測性,也更理性、更具戰略性,重回美國傳統兩岸政策的可能性較大,即保持戰略模糊,更多從戰略層面制定和實施兩岸政策。
蓬佩奧上周受訪時稱,在解決同中國的「棘手問題」和解決朝核問題上,美國未取得太多進展。這實際上等於承認,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失敗。但台北的民進黨當局,仍未意識到4年來盲目追隨美國的惡果。蔡英文4年來配合美國的台灣牌,除了對內可做宣揚的「外交成績」外,台灣並無太多實質收穫,失去的反而更多:曾經被對岸默認的「台海中線」沒有了,解放軍戰機逼近台灣常態化,在某種意義上意味台軍制空權的喪失;在國際上,台灣丟失了更多的邦交國,仍無法回到世衛大會(WHA);為了美台關係的表面風光,台灣付出了允許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的代價,成為民進黨政府受攻擊的軟肋之一。
美國提升對台關係,更多是為配合特朗普選舉和國內政治的需要,台灣成了美國政壇的棋子,也隨時可以變成棄子。而且,每一次的美台關係的提升,都會招來大陸的軍事壓力,令台灣處境增加一分危險。如果民進黨仍抱着特朗普時代的天書來看待兩岸關係,2021年台海局勢難以緩和,如果拜登如特朗普般持續玩弄「台灣牌」,兩岸終將圖窮匕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