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0年1月11日 經濟日報 國是港事 撰文:陳成斌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四年一度的總統暨立委選舉今天舉行。雖然大家都沒有水晶球,不可能百分百知道結果如何,但從這幾個月以來的情況可見,蔡英文應可連任總統,而民進黨(至少是泛綠)在立法院還是有機會過半。
國民黨四分五裂 怎應付團結綠營
這情況在一年多之前的九合一選舉時是不可想像的,因為那時民進黨才剛慘敗,國民黨似乎翻盤在望。不論這次選舉最終結果如何,這一年來的現象,便值得好好討論。
現在國民黨的下風,雖然少不得歸咎於香港政府這一邊的「助攻」,但還有其他原因值得詳細討論。從政治現實來看,韓國瑜雖然出綫成了總統候選人,但一直都無法整合國民黨內各個派系。畢竟韓國瑜並非那種猶如馬英九或朱立倫一般的典型國民黨人,而且韓冒起得太急太快又沒有明顯政績,實在難以服眾。例如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只說「支持韓國瑜做好高雄市長」,就可見韓國瑜無力駕馭眾人。
兩岸本藍營強項 惜時移勢易
更嚴重的是,那些「韓粉」雖然熱情支持韓國瑜,但他們不少言行都質素低下,甚至是在幫倒忙。例如這幾個月來不斷因小事而辱罵馬英九,彷彿不用這位同黨的前總統支持似的。一個暗地裏四分五裂的國民黨,如何能與相對團結的民進黨競爭呢?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大勝,某程度上是建基於民眾當時的心態,覺得要制衡執政的民進黨所致。那時大家說台灣的最大黨叫做「討厭民進黨」,雖是戲言,但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不是國民黨得到人心,只是民眾要給民進黨教訓。而且九合一選舉只是地方選舉,兩岸問題相對不是重點,但到了總統與立委選舉就是另一回事。
批兩爛蘋果選一個 見樹不見林
吊詭的是,兩岸問題原本是國民黨的強項,曾經有好一段時間,大家會覺得國民黨既能捍衞「中華民國」這塊招牌的同時,也能令台灣與大陸能和平共處。然而,時移勢易,這幾年下來,國民黨似乎已經無法維持這些價值:在共產黨的強勢宣傳一國兩制下,到底國民黨是要維持「一中各表」捍衞中華民國,還是要接受統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分子,似乎已經無法自圓其說。
不論是上屆被換掉的總統參選人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到今屆韓國瑜走入香港中聯辦,又有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參加對岸的會議,這些人物的言行,連國民黨內部都有不少人覺得不成體統。除非國民黨能做到「統一」的意思就是大陸改回國號做中華民國並且接受民主體制,這樣至少可以邏輯上較為一致,但現實上卻只是天方夜譚。
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進退失據,反而造就了民進黨。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兩岸關係原是相對較難處理的一環,但到了現在,卻因為其對大陸政府的強硬而得分,甚至令到有些人(包括一些藍營支持者)覺得蔡英文更能繼承兩蔣時代那種「漢賊不兩立」的志向。看到兩黨在這些問題上的易位,實在不無諷刺之感,卻又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
當然,民進黨這幾年的執政也有很多問題,不然九合一選舉也不會如此大敗。可是,上次鐘擺效應已懲罰了民進黨,而現時民進黨又做得比國民黨好,也難怪民調會較多人支持民進黨。可能有人會批評這樣只是在兩個爛蘋果中選擇一個,不見得這樣的民主制度有甚麼好。然而,這是見樹不見林的想法。
民主體制 避免大規模死傷政爭
借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的「比較正義觀」(Comparative
Approach to Justice)想法,即使我們沒有一個超越式(Transcendental)的公義原則,我們還是可以比較不同的選項,從而避免較差的一個。民主體制就有這樣的特色,把歷史上那些往往動輒殺死數十萬人的政治鬥爭,改為只需用投票決定誰執政,用數人頭代替打破頭,既避免了更差的體制,亦可以在不斷的選舉中把較差的人選和想法趕下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