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以辛亥促統一 京忽略台灣感受

<轉載自2011101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兩岸熱烈慶祝「辛亥百年」,因辛亥革命乃兩岸共同的記憶共同的資產,但同樣的節日,兩岸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懷,在政治圖騰的背景下,各取所需。
慶祝辛亥百年 兩岸各取所需
大陸壯觀的紀念辛亥百年大會,中共領導人全出場,充滿了濃厚的政治信息,胡錦濤的致辭,突出的重點,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不斷實現和發展孫中山的偉大抱負,胡錦濤以國共內戰歷史為基調,建構了辛亥革命的大陸史觀,共產黨變成了孫中山先生最忠實的繼承者,且希望以紀念辛亥百年,找到兩岸共同的議題來連結兩岸,統合兩岸,因之胡錦濤拋出了重要的信息,要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並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由此可見,北京紀念辛亥百年期望以此揭開統一的大業的序曲,完成孫中山先生的遺志。
兩岸間在紀念辛亥革命乃展現各自表述,在台灣紀念辛亥百年,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建國百年。中華民國歷經百年滄桑,終能在台灣建立三民主義的模範省,落實孫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在民主化下,台灣的民主進程已在兩岸三地間引領風騷,在緬懷追思先烈們也自我鞭策期許,讓民主路走得更寬闊,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在台灣貫徹且實驗了孫中山先生的學說與理念,乃是台灣不負孫中山先生之期許引以自豪之處,馬英九在雙十慶典上振臂高呼「台灣民主萬歲」!
馬英九倡民主拒統 回應大陸
馬英九回應胡錦濤的統一說,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即維持現狀,不會因兩岸的和解邁向統一的進程。馬英九並指出在紀念辛亥革命同時,也不能割裂歷史,北京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並期待中國大陸應勇敢地向自由民主均富方向邁進,來回應胡錦濤的統一號召,建立民主拒統的基調。
兩岸之間慶祝辛亥百年的分歧乃大陸在於藉此推動兩岸的和平統一大業,而台灣希冀在不斷完善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再造中華民國下一個光輝燦爛的百年,在台灣打造一個更成功的國度,統一問題讓時間來解決,但決不會在台灣的時間表內成就。所以馬英九告訴國人,走過一百年頭的艱苦磨難,台灣如今已成為一個享有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進步幸福國度,而讓中華民國在未來成長茁壯,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勿以「國父」作符號 爭台灣認同
中國大陸從過去兩岸敵視對立的作為中解放出來,有了和緩兩岸關係,對兩岸關係的改善釋放紅利,但是北京仍不能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的事實,總以中華民國已被取代,實傷害了台灣人的感情。胡錦濤的辛亥百年慶祝會中洋洋灑灑三千多字,強調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中國近代社會變革,到孫中山創建民國的風風雨雨,但確隻字未提及孫中山所創建的中華民國,今天大陸要爭取台灣認同,不能只靠「國父」的符號,國共內戰的悲劇,歷史創傷可以彌補,但必須還給中華民國一個公道。
今北京以勝利者的姿態來談及兩岸對立,撫平創傷,忽略了在台灣重新站立起來中華民國政府下人民的感受,大陸要爭取台灣的民族認同絕不是孫中山的符號就可號召。經過辛亥百年紀念,兩岸的交手,應找到了一個共識,那是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的存在與發展,兩岸應共同努力去實踐孫中山先生的學說,北京也應以更開闊的胸懷處理台灣問題,關心中華民族發展,要共同達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應尊重歷史,把辛亥革命的真義還原。
這是感人的詩篇,兩岸如何放棄心結共同譜唱這一詩篇,需共同努力之下相互尊重,互不否認下才能達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