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台灣黑色帳本:疫情失控

<轉載自20216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資深傳媒人>

近期,台灣疫情日趨嚴峻。攀升的病例與死亡數字、超負荷的醫療資源、「總統府」門前長鳴車笛的「小英!給我疫苗」全民快閃、機場的「逃離潮」……共同指向一個疫情失控的台灣。然而數月前,民進黨當局還在高調炒作「台灣抗疫經驗」;現實可謂在旦夕之間,跌落「防疫模範生」神壇。曾經一度配合民進黨當局炒作的西方媒體,如今紛紛轉而批評台當局決策錯誤、傲慢。

《紐約時報》在報道台灣疫情的標題裏,引用一位醫學專家之言稱:「這一天遲早會來」。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稍加甄別民進黨當局防疫的言與行,便知兩者的巨大落差,已埋下今日禍根。吹噓所謂「超前部署」,卻既無嚴格落實入境檢疫隔離,亦無廣做篩查、接洽疫苗;所謂「民主抗疫」,無非是全方位阻斷兩岸交流的「一刀切」,例如不擇手段阻撓滯留湖北的台胞返台。除了自我造神,民進黨當局更為惡劣的,是在島內操弄民粹,煽動「仇中」情緒。迄今,仍有一些綠媒及其「網軍」冒天下之大不韙說「武漢肺炎」,惡意明目張膽。

民進黨政治操作前置於科學應對

毫無疑問,民進黨當局在防疫上,將政治操作前置於科學應對,是台灣疫情失控的根本原因。圍繞疫苗掀起的波瀾,是照得最清楚的那面鏡子。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有約66%的民眾認為民進黨當局購買國際疫苗決策太慢,約81%認為應緊急授權輝瑞BNT進口。但是,無論民眾如何籲求疫苗,台當局只會以行政手段阻撓大陸疫苗輸台,且高調宣布下單1000萬劑尚未完成二期試驗的自產疫苗。對於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台當局竟試圖破壞商業規則、直接向原廠採購,終而無果,卻對大陸「倒打一耙」。台陸委會以「假好心」、「分化統戰的操作」回應大陸願助力的善意,反證其漠視島內民眾生命、沉溺於政治作秀而無切實作為。

美國資深政論家小尤金.約瑟夫.迪昂(E.J. Dionne, Jr.)分析美國1960年以來的政治時,進行了「問題」與「議題」的區分:問題是被解決的;而議題僅僅是被政客用來分裂公民、提升自身形象的。他認為,美國正面臨「解決問題的政治」之衰落造成的惡性循環。其實,這一觀察何嘗不可概括台灣的政治生態?抗疫本應是一個由政府積極解決的「問題」,但在台當局的操作下,變成了激起民眾分裂情緒的「議題」,後者轉而成了為謀求選票和黨派自身利益的一張「牌」。

「議題」掩蓋「問題」操作頻繁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在用「議題」掩蓋「問題」方面,進行了頻繁的操作。比如去年,台當局高調宣揚台灣經濟增長數據以彰其「政績」,但台灣「悶經濟」的問題本質無絲毫改變。有論者指出,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增長率上修原因並非投資或消費大幅增長,而是出口超預期。不過,台當局不僅擱置、淡化台灣產業發展不平衡等常態化問題,且將台灣經濟增長依賴對大陸出口視為「不能說的秘密」。今年以來,台灣民眾更是屢屢受困於「缺水缺電」。已有台媒指出,以上人禍的因素更甚於天災。有論者指出,直到今年缺水,台灣民眾才發現,先前所謂投入2500億新台幣「前瞻」水環境治理預算,卻拿來做彩繪、景觀橋、自行車道、狗公園等一大堆與水環境無關的硬件建設。這種表演式的「走過場」,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

冀勿再阻擋通過大陸採購疫苗

民進黨當局種下的苦果,不應由台灣民眾承受。筆者衷心希望,在時下台灣疫情最關鍵的階段,台當局必須盡快以民眾福祉為念,不再阻擋通過大陸採購疫苗。否則,歷史會記下這筆荒謬的帳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