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1年6月27日 明報 社評>
駐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台方官員,因拒簽「一中承諾書」,不獲港府續發工作簽證,其中7人上周撤離香港,餘下一人,下月簽證到期也將撤走。上個月,特區政府已經宣布暫停駐台灣的經濟貿易和文化辦事處運作,人員撤回。港台人員相互撤離,固然因兩地政府在陳同佳案的爭拗,以及台灣當局在前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但更主要的,還是由於在兩岸對峙以及中美博弈的大背景、在《港區國安法》的新環境下,香港和台灣分別處身於兩個對立的陣營,北京在港台關係方面加強了主導。短期內港台關係難有緩和機會,而這對兩地的民間與貿易往來,勢必帶來衝擊。
香港採取主動 中央統一部署
今次港台人員相互撤離事件,有3點值得留意:一是港府撤處在先,台方駐港人員撤離(實際是港府要其限期離境)在後,整件事是港府主動;二是在香港之後,澳門政府亦跟進,停運駐台辦事處並撤員,顯示港澳兩特區是協調動作;三是北京國台辦發言人就此表態時直言不諱,稱香港與台灣交往「當然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上進行」,顯示這是中央政府統一部署的行動。
從1949年後,在海峽兩岸關係中,香港一直擔當特殊溝通橋樑。被北京視為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就是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1992年在香港會談的成果。在2000年代兩岸啟動直通之前,來往兩地的航班都要經香港轉飛。
早在香港回歸前,時任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在1995年就發表有關《香港涉台問題基本原則與政策》,簡稱「錢七條」,其中第六條規定,香港特區與台灣之間的任何官方接觸往來、商談、簽署協議和設立機構,「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或經中央人民政府具體授權,由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批准」。第七條規定,台灣在香港的機構及人員要嚴格遵守《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1999年,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以「特殊兩國論」形容兩岸關係後,時任台灣駐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鄭安國因在港附和,工作簽證就被延發,被迫調回台北;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申請來港,亦遭拒簽。直至2008年,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政府上台,兩岸關係回暖,港台關係才重拾升軌。2011年,香港在台灣設立經貿文化辦事處,而台灣就把駐港機構由「中華旅行社」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由此可見,港台關係本質上從屬於兩岸關係,港台關係的起伏,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好壞。
自從2016年台灣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岸關係就陷入低谷,雙方的官方對話全面中斷,按照台灣陸委會說法,早在2018年7月,香港就改變以往對台灣駐港人員口頭告知「一中原則」的彈性做法,要求對方須書面簽署「一中承諾書」才能續發簽證。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指摘港府「設置政治障礙」,旨在「矮化」台灣。
問題是從2018年至今,也過去兩年多了,為何是現在港台人員才相互撤退?2019年香港反修例風波的「牙齒印」固然是直接導火線,台灣當局在陳同佳案中與港府較勁,又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中聲援抗議者,甚至設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為赴台尋求庇護港人提供服務,這連串舉措都招致港府和國台辦多次嚴厲批評。
港台不同陣營 國安沒有兩制
人們注意到,港府暫停駐台辦事處運作,是在《港區國安法》頒布近一年後,藉此對外發出的政治信號是:第一,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香港不再是法外之地;第二,「一個中國」不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
在蔡英文上台之後,港澳兩個特區與台灣之間的經文辦事處得以正常運轉,既是北京仍在觀察台北走向,更主要還是因港澳的「一國兩制」原因,意在突顯「兩制」的不同。但隨着北京愈來愈強調「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強調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特別是去年港區國安法生效,更加突出強調香港在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方面的「憲制責任」。在此大趨勢之下,原先香港對「一中原則」這一「大是大非問題」的模糊化處理手法,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於是乎,港台之間這種半官方關係,也就必然會出現問題。
尤其重要的是,近年來港澳與台灣的政府,在政治認同上逐漸分道揚鑣。港澳與內地的關係愈趨緊密,相反,在民進黨當局操弄下,台灣進一步「去中國化」,加快融入美日的印太戰略架構。在當前中美博弈、兩岸對峙的大環境下,香港已經沒有過往的騎牆中立空間,只能毫無選擇地與國家站在同一陣線。
當然,港台兩地的民間與經貿往來仍然密切,有5000名台灣人在港留學居住,在台留學工作的港人更數以萬計,兩地間每年人員來往數以百萬計人次,貿易額亦高達500億美元,亟盼兩地政府之間的選邊紛爭,不要影響到彼此人民的福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