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0年11月8日 明報 社評>
美國大選開票一波三折,峰迴路轉,最新點算結果,民主黨的拜登擊敗了爭取連任的特朗普。美國大選牽動台灣人心,政府和民眾的緊張程度不亞於美國。在過去4年,民進黨政府實行「聯美抗中」政策,與特朗普團隊「打台灣牌」的戰略配合默契,許多綠營人士和綠色媒體也期待特朗普能連任,令台灣成為全球最親特朗普的地方。面對現在的美國選情,難免有進退失據的尷尬。儘管拜登上台,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對華政策未必會急遽改變,但對台灣之前的親特朗普取態,不會完全無感。如何因應未來華府外交政策微調引發的兩岸情勢變化,是台北當局面臨的一大考驗。
對美兩黨致賀處理大細超 民進黨與拜登陣營聯繫弱
2016年特朗普剛當選,就打破慣例,致電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從此他就成為歷來最親台的美國總統,台北當局對其戰略方針也全力配合,從各層面對大陸強硬以對,大手筆採購美國軍備,批准美國豬肉進口……民進黨當局將美台關係的突破提升歸功於特朗普政府,在美國政治中愈來愈傾向共和黨。
今年5月20日,民進黨製作的蔡英文就職影片中,美國國會議員致賀部分,民主黨籍議員僅有3人,共和黨籍議員卻多達11人,篇幅較長者均是共和黨籍議員,很難令人相信不是落注押寶之舉;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後,民進黨籍立法院長游錫堃在表示慰問時,更希望特朗普「繼續領導美國」對抗北京;台灣駐美代表處在社交媒體竟轉貼特朗普夫人為夫助選的帖文,事後的解釋是相關人員「誤觸」鍵盤。更明顯的是,島內親綠政客和傳媒在美國大選期間不斷唱好特朗普,唱衰拜登,更大肆炒作拜登之子的「醜聞」,不遺餘力。在美國開票過程中,當特朗普得票領先時,許多民進黨政客都在社交媒體表現雀躍,高呼「天佑台灣」;民進黨中常委開會時,竟有與會者戴著繪有支持特朗普圖案的口罩;民進黨主席特別助理洪耀南更在社交媒體表示,特朗普如果獲勝,海外謝票第一站應該要訪問台灣。
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誤導下,很多民眾也把特朗普連任當成台灣命運安危所繫。上月公布的YouGov一項全球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是全球唯一特朗普支持度超越拜登的地方,受訪者中42%支持特朗普,支持拜登的僅30%多。59%的台灣受訪者認為特朗普表現「優秀或不錯」,只有30%的人說他「糟糕」,42%的台灣人認為特朗普較能改善美台關係,相較之下,僅有14%的人認為拜登較能改善美台關係。難怪在美國選情膠著時,島內有人開玩笑說,若讓台灣變成美國的「第51州」,可能「立刻改變現在美國大選的局面」,「Taiwan can help」。
民進黨當局雖然否認在美國大選中有落注押寶,蔡英文表示,有信心支持台灣已經成為美國主流民意和跨黨派的共識。駐美代表蕭美琴則自稱「20多年來一直跟民主共和兩黨的朋友互動交流……無論誰勝選,台美間都會基於共同的利益與價值繼續深化關係」。但據報道,蔡政府與拜登陣營的聯繫比較弱,民進黨元老、前立委林濁水披露,台灣駐美代表甚至見不到拜登的重要幕僚。
蔣介石押錯寶挺杜威失利 政治投機風險高代價重大
在美國選舉政治中看走眼、押錯寶,歷史上早有先例,194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由民主黨時任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對陣共和黨的杜威(Thomas Dewey),當時後者的獲勝呼聲遠高於前者。在中國內戰中陷於困境的國府總統蔣介石為獲美國援助,落重注買杜威贏,派員赴美向其作巨額捐輸,還在國內組織支持杜威的民眾遊行。結果大選反轉,杜威落敗,蔣介石政權也失去杜魯門政府支持,終於在內戰中敗走台灣。
事實證明,把自身命運寄託於個別外國候選人,孤注一擲地搞政治投機,風險極高,也極不負責任。雖然拜登當選,對台政策也未必會有大幅度轉變,但始終有調整的風險。尤其是美國的對台政策與對華外交密切相關,預料拜登在對北京持續強硬之餘,戰略重點可能有所調整,或會重開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在氣候變化、疫情問題上與北京合作。儘管民主黨政綱中刪除了「一個中國」的表述,但不等於在台灣問題上全盤繼承特朗普路線。即使中美博弈的棋局依舊,但換了操盤手,棋子的作用亦隨之改變。
台灣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海峽兩岸關係經過4年的折騰,互信蕩然無存,氣氛嚴重毒化,台灣在扮演抗中馬前卒的角色中,已經入戲太深,衝得太前,迴旋空間很小。另一方面,對美國依賴極深,難以自拔,毫無討價還價籌碼,一旦華府有風吹草動,台北就會風聲鶴唳。在這樣的夾縫中,蔡英文政府若還想如過去4年般撿到槍炮、躺着贏,台灣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與其想方設法修補與拜登陣營的關係,還不如在緩和兩岸關係中採取主動更為實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