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中國應對新變局 走出去贏錢贏尊重

 <轉載自2020930 經濟日報 社評>

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將於下月底召開,審議十四五(20212025年)規劃,消息指當局會設定較低經濟增長目標。相信是因應外圍形勢劇變,以雙循環和推動高質量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應對,冀釋放內需潛力,令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布局創科雙循環 彈性增長目標

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內部曾討論過放棄訂立經濟增長目標,以增加靈活性,但有聲音認為不設目標,哪來方向,傾向將目標訂在5%以上,明顯低於十三五的6.5%目標。

當局此舉是出於現實需要。首先,外圍持續爆疫,歐洲部分城市要再度封城,對中國產品需求轉弱,且疫情何時受控,各國心裏也沒底,令中國出口添上陰霾。疫情亦令多國認識到過度倚賴中國供應鏈的弊端,出於安全起見,可能將一些涉及醫療衞生、國家安全的產業鏈回流,全球產業鏈重整料將影響中國出口。

此外,中美矛盾加劇,美國揚言要與中國脫鈎,先後狠打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為了封殺中國高科技產業,更不惜限制外國企業向華出口含有美國技術的軟件和芯片。盡管中國百般克制,但科技脫鈎的大趨勢已成,中美關係今非昔比,中國未來走的路也截然不同,須重新布局。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惟內循環並不是從國際轉到國內那麼簡單,也並非應對疫情和中美衝突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場持久戰,務求改變過往進口外國生產原料,中國加工製造,再出口外銷格局,打造出將產業供應鏈自產自銷,帶動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有龐大市場支撑內循環發展,但要將經濟重點轉向內需的新發展戰略,卻面對很多問題,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強調,需要深化改革來提高經濟效率,推進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以促進城鎮化,並縮窄城鄉收入差距。此外,還須理順結構性問題,解決民眾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才能讓民眾願意加大消費,激發內需潛力。

中國14億人內需 驅動下輪全球化

另一方面,中央之前也提出要重點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創新科技產業,包括5G產業、關鍵芯片、新能源等。當局深明在西方科技圍堵下,只有透過自主創新,才有望打造出經濟動能新引擎,突破封鎖。

芯片投資成本高、門檻高、周期長,經濟效益難以短時間內浮現,但為免繼續被西方卡脖子,中國須傾全國之力研發。同時亦須加大投資力度在創新科技,透過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鏈進行升級改造,有助突破產業發展瓶頸,進而促進消費,讓企業願意增聘人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納每年幾百萬高校畢業生,達到穩就業、穩經濟作用。

花旗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在十四五期間,中國須重大轉型,塑造中國新時代。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預期,中國14億人內需,會驅動下一輪真正全球化,從而帶動世界經濟。馬雲更呼籲中國企業堅定地走向全球,但不是去征服全球,走出去不僅要贏來利潤,也應贏回尊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