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匯豐傳奇之我還愛你嗎?

<轉載自20204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匯豐在41日宣布取消派息,令很多香港人傷心;買匯豐收息,是多年來投資者的「至愛」,更是不少退休人士賴以保持穩定收入的來源,不派息,意味着他們少了一筆收入。在這個困難時期,打工的失業,連靠老本食息的也收入不保,民生之艱困可想而知。

匯豐上一次令香港股民傷心,是因為在美國的投資嚴重虧損而要在20093月「世紀供股」,每12股供5股,供股價每股28元,集資177億美元;結果96.6%股東供股;股民不離不棄,匯豐終於解決了資金問題,安渡難關。

據匯豐公布,這次不派息是因為接獲英倫銀行透過審慎監管局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匯控取消派發20192020年的股息,保持流動性以幫助家庭和企業捱過疫情難關。停止派息早有迹可尋,自歐洲新冠疫情轉趨嚴重後,已傳出歐洲央行與銀行商討股息派發安排,以維持銀行資本,方案之一是延遲派股息,至少延至第三季。

326日傳出這個消息時,匯控股價在倫敦未見任何反應,原因之一是匯豐在2月底已公布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並已經除淨,大家估計,即使停止派息也應該是2020年季度的事。有媒體引述匯控部分董事會成員對英倫銀行要求不派息感到憤怒,形容有如「被槍指嚇」;言下之意是匯豐迫不得已,並非故意「走數」!

2008年金融海嘯是轉捩點

自從1992年由香港遷冊英國,匯豐就致力把業務國際化,四出收購;到2002年,匯豐標榜「環球金融、地方智慧」,顯示要建立一個全球版圖都有業務的國際金融機構。經過一輪擴張,匯豐取得的成績相當驕人,2002年主席龐約翰交出的成績表,匯豐在5年內股東總回報翻了一番,管理層雄心萬丈。

2007年,即金融海嘯前一年,匯豐業績到了頂峰,當年盈利達到1490億(港元,下同),每股派息7元,而在前一年的2006119日,匯豐股價見152元,創出歷史高位。

2008年金融海嘯是匯豐的轉捩點,禍起蕭牆是2002年收購美國的消費金融巨無霸Household International,總交易約150億美元(這宗收購在王浵世的《香港.上海.匯豐故事》一書中有頗詳盡記述)。2008915日美國雷曼兄弟破產,美國金融機構如骨牌般倒下,匯豐也不能倖免,2009年世紀大供股就是因為在美國的壞帳撥備驚人,不得不向股東伸手。

自此之後匯豐元氣大傷,發展策略不斷調整,海外業務也逐步收縮,「環球金融」的口號慢慢消失於無形,發展重心也由美國、歐洲回歸亞洲和中國內地。至於吸引股東,就主要靠派息,及2016年開始的回購。

但是要長期派息和回購,銀行必須有豐厚盈利和現金流去支撐;匯豐過去穩定而且偏高的派息,成為了退休基金、保險機構作資產配置時的主要選擇,也吸引了眾多個人投資者,如今不派息,肯定令匯豐的吸引力大減,對股價不利。

回購則是美國公司慣用手法,當公司有大量盈利而又沒有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時,公司回購股份可以支持股價,也可以向市場顯示公司管理層對自己有信心,對股價有支持作用。然而回購需要動用企業自己的資金,除非長期錄得豐厚盈利,否則不可能把回購「常態化」;匯豐在今年2月也宣布,從今年開始停止回購。

急需重整策略 贏回投資者信心

事實上,匯豐當前最急需的,是重整策略、調整路線、提高盈利能力,重新贏回投資者的信心。匯豐當年走出香港到英國落戶,積極開拓歐洲和美國市場,令匯豐業績在2007年到達豐收期,之後就一直走下坡。匯豐近年已着手結束部分歐洲業務,在美洲則一直沒有起色。

2015年倫敦的投資者簡報會上,時任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提出了10項「策略行動」,希望重訂匯控的發展方向。

10項策略之中,重點在「掌握亞洲增長機會,包括珠三角地區、東盟;資產管理、保險」。此外還有「擴大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的領先地位」;至於其他地區,不是撤出就是重整,包括出售土耳其和巴西業務、重建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盈利能力等。匯控預期亞洲將成為未來10年的全球貿易中心,未來發展主要將在亞洲區和中國內地。

除了業務策略,在投資者簡報會上歐智華也透露了匯控正考慮遷冊,考慮因素共11點,其中如稅制、高競爭力的經濟環境、健全商業及法律環境等,令人聯想到匯控是否打算重返香港……結果,遷冊一事不了了之,香港則從當年起發生了連場大型抗爭運動,其間中美鬥爭不斷升溫,香港成了「夾心人」,隨時受美國制裁;風雨飄搖之際,香港成為政治高風險地區,遷冊回香港的機會就更加渺茫。這次宣布停止派息之後,有傳匯控會積極考慮遷冊回港、免受英國監管機構掣肘,相信只是一廂情願之說。

受制美歐監管開罪中方 兩面不是人

匯豐的困局,主因是業績停滯不前,股價表現不濟,對股民吸引力大減。2009331日匯豐「世紀供股」期間股價42.65元,到201944日收市66.5元,股價10年升幅僅56%,平均年增幅只得4%左右。

更大的困局,是匯豐要面對不同的監管風險。由於沒有政府撐腰,匯豐走出香港之後不時遭到歐洲和美國的證監機構懲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加強監管銀行業,收緊各項規條,在香港開設公司戶口、跨境匯款和跨境業務經常受刁難,據說原因都是美國加強監管,香港必須跟隨。當年的金融海嘯是因為美國自己監管金融業不力,跟香港無關,但承受苦果的匯豐卻要被迫跟隨!

匯豐在內地發展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2018年匯豐銀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處罰,匯豐北京分行被指未按規定對貸款資金用途及相關交易背景進行盡職審核和調查;去年5月則被上海銀保監指因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而被罰款100萬元人民幣(參考〈匯豐銀行又一高管離職,中國內地業務屢因不合規受處罰〉,「第一財經」,20198月)。

更嚴重的是,匯豐由於要配合美國政府對華為的調查,可能被中國政府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據路透社當時的報道,匯豐在2016年底到2017年開始配合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發起的調查,原因是為了換取美國司法部對匯豐銀行網開一面,因匯豐涉及違反美國禁令的案件。

《北京日報》旗下「長安街知事」也曾經有文章指匯豐嚴重漠視中國政府和中國司法部門,在未獲得許可之下把中國境內人員和數據轉移至香港和其他國家,用於取證和調查,無視中國法律;如果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匯豐在內地的發展肯定會受重大打擊。

華為風波也令匯豐成為了香港親北京陣營的眼中釘,這次停止派息,親京人士和媒體都對匯豐口誅筆伐,有說「匯豐時代已過去 金融發展看內地」,有說「匯豐在中國包括香港的業務沒有不可被取代的地方」,可謂毫不留情。

匯豐在香港成長壯大,其發展軌迹也跟不少香港人相似:九七前「移民」,在西方國家發展並不順利,返回中國內地發展時又因受制於美歐的監管機構,不時開罪中方,現在甚至淪為中方的「眼中釘」,兩面不是人。

在情感上,有些香港人仍然願意支持匯豐,但正如香港傳奇已經逐漸褪色,匯豐傳奇也慢慢淡出新一代香港人的記憶;要計實利,匯豐的吸引力對香港投資者已所剩無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