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0年4月28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阮穎嫻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
肺炎疫情是21世紀暫時全球面對的最大危機。每當有重大危機,人們就很自然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制度,哪一種有效率、哪一種較靈活等。疫情發展至今,大眾對各國表現評價不一。有人認為中國控制疫情果斷,成為各國模範,也有人認為隱瞞疫情是獨裁制度的死穴。也有評論提出由女性統治者主持抗疫的國家表現較好。很多這樣的討論充斥着意識形態爭拗。當然各國也會藉此機會展示自身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本文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是抗疫成果和政治制度有什麼關係,第二是中國在疫情中宣揚「中國模式」的結果。
不能單靠政制解釋抗疫能力
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的方法和成效,令人重新討論民主和獨裁政體孰優孰劣。當年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在《歷史的終結》寫下豪言壯語,說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結,獨裁政體並不足以挑戰這種制度。近日福山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新自由主義已死。
誠然,1月肺炎在中國爆發初期,中國模式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李文亮事件令人質疑中央政府隱瞞疫情。及後中國果斷實施武漢封城,實行小區隔離,大舉興建臨時醫院,直至3月初確診數字終於被壓下來。與此同時,英美等老牌西方民主國家,初時輕視疫情,到3月才開始大爆發,確診人數飈升,很快就追過了中國的官方數字。由於形勢突然逆轉,中國得以重拾制度自信。
那麼,民主制度的危機處理是否比不上中國的中央集權模式?首先,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處理疫情有多成功,視乎很多因素,當然與政治體制有關,但也包括該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密度、天氣、富裕程度、公民意識等的情况,也關乎當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官僚的質素、公共醫療系統、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因素,有些是外生的(如天氣),也有些與政治體制有關,但若概括說某國抗疫成績彪炳,全歸功政治體制,忽略其他因素,似乎會有點武斷。
第二,從實證角度看,即使在民主國家和地區中,處理疫情的成果也有很大差異。譬如美、英、意等民主國家出現大爆發,但同樣是民主制度的韓國、德國,似乎控制疫情得宜。獨裁政體中,香港、澳門感染人數少,新加坡次之,伊朗、土耳其等國似乎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危機處理能力與政治體制的關係,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或二元對立。
第三,從理論的層面看,坊間對不同政治制度透過什麼渠道影響疫情處理的討論,其實不太清楚。例如,有人認為獨裁國家的統治者集大權於一身,可以果斷執行禁足令,他們面對社會掣肘較小。但是,很多民主政體中也有緊急狀態的制度,暫時賦予統治者更大的權力處理危機。
另一個例子是,獨裁政府會通過操控媒體,令資訊傳播不流通,如李文亮事件,使民眾疏於防範,加速疫症蔓延。另一方面,在美國兩黨制之下,民主黨支持者對特朗普公布的抗疫資訊信任程度甚低,加上總統選舉臨近,兩黨總統參選人互相攻擊對方抗疫策略,可能令民眾產生混亂,無助抗疫。而英國首相約翰遜一開始以群體免疫策略應戰,被圍剿後改為呼籲增加社交距離留家抗疫策略,一方面可能已錯失時機,另一方面顯示民主制度由下而上的修正效果。
除了政制,公共行政系統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溝通也造成國家之間的差異。行聯邦制的美國權力分散,各州搶要物資呼吸機,並不能有效將物資由較充裕的州份送到水深火熱的州。2月底日揆安倍晉三要求全國停課,個別縣市認為各地區情况有別,不願意遵從。德國雖然也是聯邦制,但科學應對、快速測試、醫療資源充裕、中央團結各州,使死亡率壓得很低,甚至有餘裕處理來自意大利、法國、荷蘭的重症病人。
疫情未過內外樹敵
無論如何,從時序來說,當中國的疫情在3月初緩和,西方老牌民主國家才出現大爆發,自顧不暇,這對於信奉中國模式的北京領導人來說,是一個宣傳制度優勢和展現中國作為一個負國際責任的泱泱大國的黃金機會。
事實上,在3月中,中國積極向外國輸出醫療抗疫物資,派出醫療隊到意大利等疫區支援,並與世界多國舉辦視像會議分享抗疫心得。這些雪中送炭的救援行動初時是備受讚賞的。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在推特上表示:「當全球疫情大爆發時,各國向中國請求援助,而非一直被稱為民主燈塔的美國。」
但各國對中國的良好印象,似乎在短時間內逆轉了。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輸出的醫療物資的質素有問題,口罩不符標準,測試盒準確度低,遭到別國退貨,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採取了「戰狼外交」。例如,《環球時報》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質疑病毒源頭在中國的說法,趙更稱病毒可能由美國軍人帶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在網上發文指西方養老院醫護撤離,任由老人死去;中國領事館要求美國州參議員稱讚中國公布疫情消息公開透明。
除此以外,中國最近也在港、台和南海主動出擊。香港早前大舉拘捕多名泛民前議員,包括元老級的李柱銘和吳靄儀,又揚言要DQ立法會郭榮鏗議員(取消其議員資格),引發《基本法》22條解讀風波。在台灣問題上,解放軍戰機在台海周邊軍事活動頻繁。早前,國務院還宣布海南省三沙市在有主權糾紛的西沙群島上設西沙區。
錯失展現大國氣度的黃金機會
這些手段,無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
中國近年大力提倡大國崛起,民族復興。而成為大國則要肩負領導全球解決人類社會重大問題的責任,這些問題諸如全球暖化、恐怖主義、貧富懸殊等。倘若一國政府和人民見到別國有難時,展現出熱烈慶賀、幸災樂禍的態度,則該國難以得到天下人的尊重,甚至惹人反感,而該國成為大國之路也會荊棘滿途。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上周發表關於美國人對中國印象的民調,發現經歷肺炎後,中國在美國民眾的形象變得更負面,是自2005年調查開始以來最差,而且愈來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是重大威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