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平反六四只是時間問題

<轉載自20166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慶寧 資深傳媒人>
北京當局始終堅持當年對六四事件的結論,認為沒有當時的「果斷行動」,就沒有今日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針對此提法,筆者兩年前就在《明報》撰文指出,六四的鎮壓行動雖然穩定了局勢,但卻令改革開放一度停滯不前;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改革才重上軌道。
事實上,當局的結論是很難經受歷史檢驗的,對事件的重新評價只是時間問題。以往人們都把「平反六四」的希望寄託在現政權的垮台上,本文則着重探討在體制內重新評價六四事件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歷史無情地重演
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發生的事情,歸根究柢是一場以一位總書記(胡耀邦)下台開始,以另一位總書記(趙紫陽)下台結束的黨內鬥爭。胡耀邦和趙紫陽都是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主將,在幹部和民眾中深孚眾望,卻都黯然下台。胡耀邦在所謂高層民主生活會被批鬥後辭職,而參加高層生活會的老人,很多連中央委員都不是。他們不經過任何正式程序,就把一個總書記趕下台,這顯然不符合中共的組織原則,亦因而激起民怨,導致大規模抗議行動。
趙紫陽則在數十萬大軍開進京城後被迫靠邊站。197610月,當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等人出動中央警衛團官兵拘捕江青等人時,中共元老陳雲就指出,以這種手段解決黨內鬥爭是不正常的。陳雲事前曾試圖透過開中央全會解決四人幫的問題。他反覆研究了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的名單,覺得沒有把握,才改變主意,但強調「下不為例」。然而,歷史卻無情地重演。
另外,給趙紫陽定的「分裂黨」、「支持動亂」兩大罪名也很難站得住腳。他是中共十三大選出來的總書記,是第一把手。全黨本應「與以趙紫陽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但一班老人卻分頭私下召集各方面負責人開會,要求大家支持戒嚴。有元老更提出:「支持以鄧小平為頭子黨中央。」究竟誰分裂黨?
至於所謂「支持動亂」,直到1992年宣布對趙紫陽的審查結束為止,都查不到他在幕後指使或支持學生抗爭的證據。他主張用疏導的辦法,而不是用武力解決問題。如按他的意見辦,當局可能不會那麼被動。說到底,當時部分元老出動軍隊把合法最高領導人趕下台,開了用武力解決黨內矛盾的先河,遺下無法估量的後患。
更嚴重的是,事件造成慘重傷亡,而且死傷者多數是青年學生。這不是一句「已有結論」就可以搪塞過去的。1980年南韓當局在光州鎮壓民眾抗議行動,導致191人死亡。1996年,前總統全斗煥及盧泰愚等16人被起訴。全斗煥被判死刑,盧泰愚則被判監禁226個月。
把問題弄清 對歷史作交代
六四事件的傷亡人數遠遠超過光州事件,更有必要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當時究竟死了多少人?誰決定開槍?在什麼情况下作的決定?這一切都應該有結論。要趁多數當事人仍在世,把問題弄清,對歷史作出交代。
多年來,當局一直採取鴕鳥政策,閉口不提八九民運,並封鎖一切相關信息,以致國內3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不知道當年曾發生過血染京城事件。不過,真相是封鎖不了的。民眾不講,不等於把事件給忘掉了。
中央電視台前主播杜憲和薛飛於198964日晚間新聞節目穿黑衣出鏡,語速緩慢、沉重地播報戒嚴部隊清場等新聞。事後,兩人都被停止主播工作。杜憲其後離開央視。2000年,她獲聘到鳳凰衛視擔任節目主持。有關新聞剛上網,就有過萬條留言,網民紛紛為她「當年的勇敢行為」向她致敬。
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於2003年去世時,網上也出現數千條向他致敬的留言。有網民直言:「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張將軍在1989年所做的一切。」當年5月下旬,張愛萍與陳再道、楊得志等7名將軍聯名上書中央反對戒嚴。信中明確表示:人民軍隊的槍口絕不能對準人民!
人心向背還表現在對趙紫陽的態度上。他1989年後一直被軟禁,偶然可以離開北京,但不能到廣東等工作過的地方。有一年,他獲准前往廣西。廣東省的老幹部聯袂前往探望,浩浩蕩蕩的車隊,無言地展示了對趙的深切同情。2005年趙紫陽去世,廣東、四川、內蒙等地的老幹部踴躍赴京告別。
另一方面,當年支持鎮壓的領導人,卻往往成為網民抨擊的對象。例如,前總理李鵬的女兒寫了一篇反映「父女情」的散文,文章登出後,網上一片罵聲。有人直言:你爸爸的名字一定會上史冊!讀者都明白說的是什麼。
善良中國人的願望
對於民眾的態度,這些領導人心知肚明,他們千方百計為自己撇清責任。有幾位老人家去世時,其子女都拒絕在悼辭中讚揚他們對「平暴」的貢獻。連「挽救共和國」這麼大的功勞都不願意要,難道僅僅因為謙虛?
趙紫陽生前曾上書中央,要求重新評價六四事件。他表示,此事件已成為中央的包袱,拖得愈久愈被動。他並指出,中共歷來有糾正自身錯誤的傳統,連文化大革命這樣長期的、全局性的錯誤都糾正了,相信一定有能力糾正六四的錯誤。
這也是多數善良的中國人的願望。因為在體制內還原六四事件的真相,並作出重新評價,將會把動盪降到最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