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蔡英文政府下的港台關係展望

<轉載自2016615 明報 觀點版 撰文:葉國豪 台灣旅港學者、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蔡英文政府以保密、敏感以及時間緊迫為由,拒絕原定在近日訪港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出境申請。由於這是馬英九卸任後的首次計劃外訪,距離其在2001年以台北市長身分訪港已有15年之久,更可能因此創下台灣卸任總統訪港的先例,因此備受兩地爭議與關注。上述決定,顯示民進黨政府短期內不願意搭建舞台給馬英九,也折射出蔡英文政府下的港台關係的可能走向。
港台關係受制兩岸關係
九七後香港的涉台事務受到國務院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於1995年所發表的《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簡稱「錢七條」)規範與影響。兩地之間的官方接觸,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或授權;台灣駐港機構及人員須嚴格遵守《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8年提出6點對台政策方針(簡稱「胡六點」),也被視為提升發展當時「內容不夠、步伐過慢」港台關係的重要基礎。簡言之,港台關係發展受制於兩岸關係,一方面當兩岸關係惡化時港台關係難以改善;另一方面當兩岸關係改善時,香港的橋樑角色又可能被相對地弱化。
過去對港政策以事務功能為主
台灣長期以來缺乏以香港本身為主的香港政策,礙於國際政治情勢在許多方面也只能保持被動與低調。在李登輝政府時代曾經提出「李六條」(1995),其中主張兩岸應當「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在陳水扁政府時期(20002008)先後由張良任(20012004)與鮑正鋼(20042007)擔任駐港代表,並且由路平(2002-2009)擔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其間在政治上歷經了張良任簽證遭拖延13個月事件(2001),以及馬英九訪港被拒事件(2005)等風波。然而路平卻為「台灣月」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馬英九政府時期(20082016)的港台關係亦歷經了高低起伏。財政司長曾俊華曾於2010年訪台,成為九七以來訪台最高級別的特區官員;前特首曾蔭權亦於2013年以私人名義訪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因呼籲北京傾聽香港民意,馬英九甚至遭《環球時報》點名批評;2015年底台北市長柯文哲曾邀請特首梁振英訪台,及至2016年初卻發生康文署刪除劇團場刊「國立」名稱爭議。上述事件顯示過去台灣的對港政策以事務性、功能性與文化交流為主,在「一國兩制」之下北京仍可以透過特區政府的主動抵制或消極不作為,使香港成為兩岸關係上的策略工具;另一方面,近年台灣駐港單位的人選往往被批評缺乏對香港的聯繫與熟悉度,顯示缺乏知港人才,部分人員任期相當短暫(例如張曼娟僅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9個月)難免予人有不重視對港工作的感受。
近年來港台兩地公民社會與民間的互動非常熱烈。目前台灣專責兩岸事務的行政院陸委會在香港設有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17月前稱「中華旅行社」),以及其他部會的香港台北貿易中心(經濟部)、觀光協會香港辦事處(交通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央通訊社香港分社等,處理港台關係。同時特區政府也自201112月起在台北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推動兩地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
北京主導 料港府續自我設限
根據台灣的《香港澳門關係條例》(1997),香港被視作「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以外有別於大陸地區的特別區域,在政治上不與香港對等,以避免自我矮化。蔡英文過去曾經擔任《香港澳門關係條例》起草研究小組的計劃主持人,對香港問題必定不陌生;然而由於蔡英文政府不承認備受爭議的「九二共識」,因此有論者認為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將呈現「冷和平期」,意味着雖然沒有戰爭,但兩岸既有制度化協商機制和正式溝通管道可能中斷。在此結構環境之下,雖然有意見主張蔡英文政府應當要主動地加強港台關係,早日形成更成熟穩健的香港政策,甚至應特別立法,例如「香港政策法」,規範港台兩地的關係;然而在基本法的制度框架下,由於香港與台灣的官方互動屬於北京的主權範圍,甚至人員往來也會間接地受到影響,例如儘管入境處長期以來一直否認存在一份針對禁止入境人士的「黑名單」,然而事實是台灣的社運領袖(例如黃國昌、林飛帆等)以及被標籤的所謂「親綠」學者的入境申請時常受到無理的拒絕。2012年以降,香港民眾贊成台灣獨立的意見有日漸上升的趨勢,同時也有愈來愈多受訪者表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因此在北京主導之下,特區政府相信只會繼續自我設限以避免犯錯。若是兩岸關係不穩定,難以想像特區政府會有意願與能力主動發展港台關係。
結語

蔡英文政府視香港為維護台灣安全與利益高度敏感地區,然而展望未來的港台關係則應跳脫出過去長期以來旁觀消費「一國兩制」的心態,改以加強台灣民主與公民社會等軟實力,提升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能見度與地位。至少兩地較不涉政治敏感的文化交流實不應中斷。自2010年開始,由香港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灣的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所共同舉辦的港台經貿論壇,以及自2013年以來恢復舉辦的台北香港雙城論壇已成為港台兩地交流的具體平台應繼續保持。在政治交流前景未可樂觀下,有論者期待馬英九或有可能取代連戰成為兩岸溝通橋梁的角色,而馬英九的訪港計劃更是其為前進中國的「試水溫」之舉。對此馬英九必須要非常小心,因為連戰及其家族在台灣社會被認為是受北京統戰政商集團的代言人,社會觀感不佳。對此馬英九應該有政治智慧選擇不同的途徑與方法以避免重蹈覆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