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6年2月7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撰文:丁果>
蔡英文想推行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時代」,妖魔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和成果,但自吃苦果。
二月一日民進黨掌控的立法院開張,而台灣候任總統蔡英文的政策走向也逐漸曝光,其中最關鍵且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的依然是屬於總統職責範圍的兩岸政策。
縱觀蔡英文選後對媒體發表的兩岸政策論述,可以明顯看到她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偏差,令人擔憂她的兩岸政策會破壞馬英九時代建立起來的戰後歷史上最好的兩岸關係基礎。
從表面來看,蔡英文在選後仍然重彈「維持現狀」的競選老調,並振振有詞地認為,她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六百多萬票顯示台灣的「主流民意」支持她的立場。但是,作為李登輝時代「兩國論」的推動者,蔡英文對九二共識和兩岸二十年來的互動成果,實際上是採取了「抽象肯定」和「具體否定」的策略,顯示出她最想推行的還是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時代」。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她自然要帶領綠營在兩岸問題的論述上妖魔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主張和具體成果。
蔡英文的妖魔化策略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將綠營在這次總統大選和立法院選舉的勝選論述,建立在「馬英九兩岸政策失敗」的判定上,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成果,包括實現歷史性的習馬會扭曲成只圖利親國民黨的財團,而沒有讓青年人和基層民眾得到益處。不僅如此,綠營還將兩岸和平帶來的投資,扭曲成只是推高台北等地的樓價,讓年輕人無法在台北等大都會購買房屋,成為「蝸居」一族。這種論述的荒謬性顯而易見。我們可以看到,由於馬英九推動兩岸關係的深化,加大兩岸的互信,帶來了整個台灣可以受惠的「和平紅利」。僅以兩岸直航後大陸遊客湧入台灣來說,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數以百萬計的大陸遊客所到之處,台灣的旅遊業、餐飲業、酒店業都獲利匪淺。對此,連綠營的高雄市長陳菊等人都要到大陸去「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陸客到南部。
除了旅遊業以外,由於兩岸和平深化,包括陸資、外資和台商資金的回流,改變了陳水扁時代資金大量外流的現象,導致台灣的房地產業穩步成長,雖然在台北等豪華區域有高價飆漲的現象出現,但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帶動建築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提升台灣的就業率,讓整個社會獲益。
此外,台灣高科技的主幹產業,比如郭台銘的鴻海、張忠謀的台積電,本來已經遭遇了發展瓶頸,但隨著與大陸市場的接軌,這些主幹產業獲得「第二春」,發展勢頭迅猛,並隨著大陸市場的國際化腳步,而迅速在世界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這種兩千三百萬人的市場與十四億人口市場的接軌,當然讓台灣受惠,讓台灣的年輕人受惠。把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簡化成「圖利財團」,成了民進黨以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抹黑「一個中國」的利器。
第二是蔡英文承繼李登輝的媚日情意結,以向日本傾斜來抵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事實上,當李登輝拋出「台灣人本來是日本人」,是「為日本而戰」的論調後,綠營除了郭正亮等少數堅持歷史良知的人發出批判聲音,包括蔡英文在內,大部分綠營領袖都採取了沉默的態度,並對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等人登陸參加九三大閱兵大加批判,把馬英九的「抗戰論」扭曲成「刁難日本討好北京」,從民族認同上對「一個中國」釜底抽薪。這種妖魔化「九二共識」的結果,在台灣年輕人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上帶來很大混亂。
蔡英文或許認為,有美國和日本撐腰,民進黨選贏了總統和立法院,大陸政府自然要靠過來,放棄「九二共識」就是兩岸關係基礎的立場。這是一種「鄉愿」,也是一種自戀。
大陸在台灣總統大選中保持了理性的態度,但在蔡英文贏得選舉後,從兩個渠道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進行了回應。首先是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蔡英文的「歷史事實」說,明確表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其次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晤中重申,近八年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保持了台海穩定,中國的對台大政方針不會因台灣的選舉結果而改變。這就充分表明,北京在九二共識的問題上,沒有模糊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