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相約幾位老朋友一起行山,路程從魚涌柏架山道自然徑到大潭水塘道陽明山莊。今次選擇較為崎嶇的山路,三上三落,對體力甚具挑戰,朋友常鍛練身體,時有行山,狀態輕鬆,筆者十年沒參與,有些吃力,幸沿途老友多番鼓勵,方可克服困難,順利完成。
有時候行山和買樓一樣,可以鍛練體魄和意志,但需要努力和勇氣。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必須勤奮工作、積極儲蓄,才有足夠首期上車置業,過程非得三五年不可,從來買樓都是不容易的,即使是97年金融風暴至「沙氏」期間,樓價表面上看似很便宜,但由於當時經濟環境很差,失業率高,人均收入下降,人們還是買不起或不敢買樓,這一點從當時的成交宗數大幅減少便可看得出來。
所以說,樓價下調並不代表會有很多人買樓;反而是每當樓價下跌時,便是代表經濟衰退來臨,大家應該不想重蹈覆轍吧。
業主身家膨脹 全憑意志堅定
香港有百萬位業主,樓價升自然身家膨脹,他們絕大多數是經過努力奮鬥而達成置業願望,並不是坊間所說的炒賣致富。其實買樓是有風險的,無論是自住或投資,都要作長遠打算,過程中要面對樓市起伏,就像面對山路崎嶇不平一樣,道路迂迴曲折,充滿艱難險阻,但只要意志堅定,爬到山頂就可看到壯麗風景,正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現今樓市一片美好景象,可別忘了當年有十幾萬位負資產的慘淡歲月。其實,買不買樓都要承受風險,不買樓者也要承擔樓價上升風險,不能因此總是提出抗議,這會給人輸打贏要的感覺。還有樓市也有政策上風險,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表示,香港房屋問題如處理不當,將演變成政治問題,話語還在嘴邊,身在澳洲的曾特首已迫不及待回應,明確表示政府會復建居屋,幫助中產上樓,誰說曾特首反應遲鈍?
復建居屋讓未買樓者可輕易上車,但對於低價物業肯定不是好事,新界樓價有可能首當其衝。為何特區政府民望愈來愈低,那是因為市民對其要求愈來愈高所致,在一眾無殼蝸牛眼中,最好的房策,恐怕就是董建華的「八萬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